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七十三章 重南輕北(3/5)

作者:閃爍字數:2789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49

    客觀的講,這個要求並不過分。

    正是如此,在確定戰役收尾階段的進軍方向時,裴承毅親自向袁晨皓施壓,要他把重點放在南麵,即協助第九戰鬥單位與第90戰鬥單位進軍內高加索地區,爭取將戰線推進到伏爾加河流域,占領伏爾加斯基、威脅對岸的伏爾加格勒(即聞名天下的斯大林格勒),為接下來向黑海與烏克蘭進軍打下基礎。

    可以說,裴承毅的這一決策,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

    回顧曆史,很容易將裴承毅的戰略決策與100多年前,德軍的進攻選擇聯係起來。雖然與100多年前的德軍相比,共和**隊是由東向西進攻,方向都不一樣,但是共和**隊同樣重南輕北,即在攻打莫斯科之前,掃蕩俄羅斯的南部地區,占領內高加索、甚至向烏克蘭進軍。要知道,100多年前,德軍被擋在了距離莫斯科30多千米的地方,就是因為將主力部隊放到了南麵,用在了攻打斯大林格勒的戰鬥中,結果也因為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慘敗而使局勢倒轉。

    質疑者都要問一個問題,即有必要占領俄羅斯南部地區嗎?

    毫無疑問,這個問題很好回答,那就是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必要。

    不管怎麽說,俄羅斯是北半球的高緯度國家,大部分國土都在寒冷的北寒帶,缺乏溫暖的土壤。不管是沙俄帝國有野心的皇帝、還是紅色蘇聯的**者、以及新生俄羅斯的鐵腕統帥,都會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向南拓展,獲得更加溫暖的土壤。為此,還是農奴社會的沙俄帝國為了獲得黑海的出海口就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打了幾十年,甚至不惜與英國敵對。同樣的,在20世紀70年代末,鼎盛時期的紅色蘇聯悍然出兵阿富汗,希望從這裏邁向溫暖的印度洋。到了21世紀初,當外高加索的幾個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蠢蠢欲動的時候,國力已經大不如前的俄羅斯不顧得罪美國,悍然出兵格魯吉亞,並且從事實上讓格魯吉亞分裂成3個國家。

    可以說,俄羅斯堅決阻止烏克蘭投靠美國與歐盟,就是因為烏克蘭在其南麵。

    由此可見,內高加索地區實際上是俄羅斯的命根子。雖然該地區的麵積僅占俄羅斯國土總麵積的5%,但是糧食產量卻占了40%以上,而且還是俄羅斯最重要的產油區,以及除莫斯科地區之外最大的工業區。

    從削弱俄羅斯的戰爭潛力,降低進軍莫斯科的難度出發,也有必要掃蕩內高加索地區。

    當然,還得進軍烏克蘭。

    受此影響,從2月5日開始,第70戰鬥單位抵擋俄軍烏拉爾方麵軍一波又一波的瘋狂進攻、第八戰鬥單位與第80戰鬥單位在庫爾幹-秋明防線上左支右擋,與第六戰鬥單位、第60戰鬥單位一同圍殲俄軍西伯利亞方麵軍的時候,袁晨皓對第十戰鬥單位、第100戰鬥單位、第七戰鬥單位、第九戰鬥單位、以及第90戰鬥單位的部署做了調整,即開始為戰役收尾做準備。

    必須承認,“圖蘭風暴”刮得很快。

    到共和國陸軍開始為結束戰役做準備的時候,俄軍還沒有回過神來。

    正是如此,接下來的戰鬥沒有任何懸念。

    2月11日,俄軍西伯利亞方麵軍在耗盡最後一點力氣之後,剩餘的大約23萬軍人在高爾察克上將的率領下,向駐守秋明的第八戰鬥單位的黎玉傑少將繳械投降,並且就此宣告突圍作戰徹底失敗。

    在這邊的戰鬥中,俄軍以超過20萬官兵傷亡的代價,換來的隻是共和國陸軍4個戰鬥單位1764名官兵陣亡、2781名官兵受傷的微弱戰果,如果算上雙方的兵器損失,俄軍的失敗就更加徹底了。

    當然,這個方向上的戰鬥本身就不是重點。

    2月13日,第九戰鬥單位的先頭部隊到達伏爾加斯基。雖然沒有能夠趕在俄軍炸斷伏爾加河上的所有橋梁之前攻入對岸的伏爾加格勒,但是第九戰鬥單位的突然進攻,徹底打亂了俄軍的戰役部署,更讓還在苦苦支撐的烏拉爾方麵軍徹底絕望。要知道,在伏爾加格勒受到威脅的情況下,俄羅斯當局肯定會毫不猶豫的終止救援烏拉爾方麵軍的行動,把重點轉向這座曾經創造了輝煌曆史的城市。

    受此影響,次日清晨,俄軍烏拉爾方麵軍就在馬格尼托格爾斯克北麵、第70戰鬥單位的防線上,向共和國陸軍投降了。根據共和國陸軍的戰役記錄,到清點工作結束的時候,總共收容了187642名俄軍官兵,其中包括11萬多傷員,另外還掩埋了近20萬具俄軍官兵的遺體,其中隻有不到一半的身份得到確認。也就是說,在馬格尼托格爾斯克的戰鬥中,傷亡與被俘的俄軍官兵接近40萬人。

    取得如此重大勝利的第70戰鬥單位,僅僅隻有2163名官兵陣亡,3647名官兵負傷。

    2月17日,從馬哈奇卡拉北上第90戰鬥單位到達阿斯特拉罕,打響了“圖蘭風暴”的最後一場戰鬥。

    不得不承認,某些時候,絕望反而能夠鼓舞士氣。

    在俄軍全線崩潰,連伏爾加格勒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孤懸敵後的阿斯特拉罕的俄軍並沒投降,而是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抵抗。雖然阿斯特拉罕的守軍隻堅持了3天,但是在這短短3天內,5萬多名俄軍將士用不屈的戰鬥證明了俄羅斯是一個有血性的民族,是一個不會向敵人低頭的民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