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七十五章 一擁而上(3/5)

作者:閃爍字數:2742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51

    從戰術上講,選擇首先登陸塞班島並沒錯。

    不管怎麽說,首先登陸關島肯定不現實。要知道,關島是整座群島中兵力密度最大的島嶼,也是防禦設施最健全的島嶼。換個角度看,如果陸戰隊有能力一舉拿下關島,也就不會如此興師動眾了。雖然誰也不會否認共和國陸戰隊的戰鬥力,但是在戰爭初期,陸戰隊的戰鬥力肯定不會高到哪裏去,戰鬥作風更加不可能像後麵那樣彪悍。無法直接登陸關島,就得首先占領一座足以成為攻打關島的前進基地的島嶼,也就是一座麵積足夠大,能夠容納足夠多的陸戰隊與彈藥物資的島嶼。當然,從後勤保障考慮,特別是從運輸安全考慮,這座島嶼應該距離關島足夠近。如此一來,滿足條件的也就隻有羅塔島、提尼安島與塞班島。羅塔島距離關島最近,可是島上存放了上百萬噸彈藥,即便不考慮共和國會以該島為跳板攻打關島,出於保密,美軍也會在失守之前引爆彈藥庫,用威力不亞於一顆戰略核彈頭的彈藥將登島的共和國陸戰隊官兵送上天,也讓羅塔島從海麵上消失。提尼安島的防禦強度不會比關島低多少,而且島上也有不少的彈藥物資,惹急了美軍肯定會做出同樣的舉措。相對而言,塞班島上的守軍最少,而且受島上居民眾多影響,沒有儲備太多的彈藥,而且美軍指揮官在做出自殺決策之前,肯定得想想島上的10多萬平民。當然,塞班島也不是沒有缺點,最大的問題就是距離關島太遠,中間還有提尼安島與羅塔島,所以在進軍關島之前,共和國陸戰隊還得考慮是否占領提尼安島,或者用部署在塞班島上的重型武器,對提尼安島與羅塔島進行重點打擊,使島上的美軍失去威脅。

    客觀的講,首先攻打塞班島,與鍛煉陸戰隊肯定有關。

    雖然從曆史上看,陸戰隊來自共和國陸軍(實際上海軍、空軍都來自陸軍,隻有天軍與陸軍的關係不大),但是與陸軍相比,陸戰隊的戰史就沒有那麽輝煌了,甚至可以說,陸戰隊在絕大部分都處於可有可無的境地。在過去40多年的多場局部戰爭中,共和國陸戰隊隻在東海戰爭與日本戰爭期間有過不錯的表現,而且那兩場戰爭都基本上與陸軍無關。由此可見,在由陸軍主導的戰爭中,根本沒有陸戰隊插手的份,或者陸戰隊根本唱不了主角。必須承認,共和國陸戰隊缺乏戰爭經驗,特別是大規模戰爭的經驗。事實上,從規模上講,共和國陸戰隊也偏小,不但比美國陸戰隊小得多,而且從與陸軍的兵力比例上看,還低於法國與英國。

    可以說,就算共和國陸戰隊的官兵悍不畏死,也不能讓他們在毫無意義的戰鬥中流血犧牲。如此一來,就得讓陸戰隊在強度稍低的戰鬥中獲得經驗,吸取教訓,培養出一批實戰經驗豐富的老兵。考慮到在太平洋戰場上,陸戰隊擁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共和國當局更得精心策劃前幾次登陸作戰行動,即要確保戰鬥的強度,又要盡量減少傷亡,要讓那些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官兵知道戰爭的真實麵貌。

    很明顯,塞班島肯定是最理想的戰場。

    即有足夠的敵人,又不會有過於慘烈的戰鬥。

    當然,減少戰鬥傷亡的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及時、準確、強大的火力支援。別說陸戰隊,即便在地麵戰場上,實戰經驗豐富的共和國陸軍也隻有在強大的火力支援下,才能摧枯拉朽般的擊敗敵人。

    正是如此,艦隊進行登陸前的火力準備時,其他支援力量也趕了過來。

    從距離上劃分的話,首先就是跟在艦隊後麵的火力支援艦隊,即由12艘火力艦組成的兩支火力支援艦隊。在這12艘火力艦中,除了在開戰後打擊俄羅斯遠東地區海軍基地的那6艘之外,還有在3月底建成服役的6艘。雖然新服役的6艘都適當做了改進,但是因為還沒有總結出火力艦的優缺點,所以改動不是很大,主要性能與戰前建造的6艘相差不大,就連火力配備也完全一樣。

    相對而言,呆在戰場外的另外一種支援力量顯得更加重要,這就是海上基地。

    當時,共和國海軍總共動用了3座海上基地,其中部署在火山群島海域的就是之前參加了攻打勘察加半島的“長興島”,部署在東經140度、北緯20度附近海域的是由44艘模塊船組成的“台灣島”號海上基地,部署在東京135度、北緯12度附近海域的也是由44艘模塊船組成的“海南島”號海上基地。因為當時共和國海軍總共就隻有2座第四代海上基地,而且另外3座第三代海上基地都在別的方向上,所以看得出來,共和國海軍為攻打馬裏亞納群島幾乎動員了全部力量。

    海上基地隻是平台,而不是作戰武器。

    為了發揮海上基地的作用,共和國海軍更是不惜血本,調動了2個戰術航空隊(比聯隊還要大的戰時編製,其具體規模由戰鬥需要決定,可以是1個聯隊,也可以由數十個聯隊編成),分別部署在2座第四代海上平台上,另外還調動了1個支援航空隊,部署在“長興島”號上。根據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記錄,這3個航空隊總共擁有各類飛機近2200架,其中戰術戰鬥機大約1600架,垂直起降運輸機大約500架,另外還有預警機、反潛巡邏機、電子偵察機等等各類支援與輔助飛機近200架。暫且不說這麽多戰機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光是這些飛機的飛行員與機組成員就超過了10000人!

    當然,不能用以往的標準來衡量這3個航空隊的作戰效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