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八十二章 大好機會(1/5)

作者:閃爍字數:2779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57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八十二章 大好機會

    雖然很多人都認為。美軍與2058年6月中旬在大陸戰場上進行的部署調動是由陸軍參謀長布呂歇爾上將策劃與組織的,但是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這輪調動的真正策劃者是住在白宮裏的杜奇威。

    必須承認,杜奇威確實是一位軍事才能非常出眾的統帥。

    調整防禦部署的時候,杜奇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出人意料:向俄羅斯增兵。

    更讓人感到驚奇的是,杜奇威不但讓布呂歇爾把美國陸軍的精銳部隊派了過去,還將出兵數量增加一倍,在俄羅斯成立東歐戰區,將司令部設在莫斯科,前去擔任戰區司令的也是隨同他參加過中東戰爭的陸軍上將阿爾梅爾。雖然以當時的情況,曾經擔任美軍歐洲戰區司令、在2045年任美俄軍事協商委員會美方首席代表、並且在2052年幫助俄羅斯起草了軍事改革方案的施泰德上將更適合莫斯科的職位,但是考慮到施泰德的民族身份(德裔)、以及在俄工作期間與俄軍鬧出的事情,杜奇威還是把具有荷蘭血統,而且辦事更加穩健的阿爾梅爾派了過去。

    暫且不說別的,僅僅這個人事任命就讓人難以理解。

    要知道,除了杜奇威與陸軍參謀長布呂歇爾之外,阿爾梅爾是美軍中東戰區司令的最佳人選。因為前兩者都不可能出任戰區司令官,所以阿爾梅爾實際上是中東戰區司令的頭號人選。戰爭爆發前,阿爾梅爾就是地中海聯合部隊(由美國、以色列、土耳其與馬耳他等四國出兵組建的區域性軍事力量)的司令官,長期在土耳其活動(司令部就在土耳其的安塔利亞),非常了解中東局勢。按照美軍習慣。參戰之後,阿爾梅爾就以聯合部隊司令官的身份行使戰區司令官的職權。也就是說,杜奇威已經默認由阿爾梅爾出任中東戰區司令,並且希望這位參加過中東戰爭的“老兵”能夠在這塊連接歐亞非的戰場上取得驕人戰績,扭轉被動的戰場局勢。

    更重要的是,沒有合適的人選可以替換阿爾梅爾。

    眾所周知,2041年的中東戰爭,美軍一敗塗地,特別是在北方戰線上,美國陸軍幾乎輸掉了所有本錢,反而是陸戰隊與以軍主導的南方戰線有點起色。即便不考慮美國陸軍在這場被稱為“敗得最徹底”的戰爭中損失了多少優秀軍官,參戰的大部分美國陸軍將領都受到牽連,布呂歇爾是在10年後才借擴軍的機會在最後時刻晉升為陸軍上將。有意思的是,正是因為太多的將軍遭到貶黜,布呂歇爾才在沒有多少競爭對手的情況下,於2055年出任陸軍代理參謀長(受中東戰爭影響,直到這個時候,美國陸軍參謀長的位置都空著,要麽由國防部長兼任、要麽任命一位代理參謀長),並且在2057年初得到杜奇威支持,正式出任陸軍參謀長。到戰爭爆發的時候,7個戰區級司令中,隻有阿爾梅爾是陸軍將領,其他6個都與陸軍無關。雖然在美國陸軍中,仍然有一大批上將,而且從資曆來看,在2054年才晉升為上將的阿爾梅爾確實年輕了一點。但是從經驗與才能來看,確實很難找出一個比他更加適合中東戰場的指揮官了。

    杜奇威把阿爾梅爾派往俄羅斯,顯然意義深遠。

    再從增派的兵力來看,幾乎所有人都會相信,杜奇威打算在俄羅斯大幹一場。

    到6月30日,美軍就向俄羅斯增派了4個整裝主力師、用來補充在之前戰鬥中遭到重創的4個師的近5萬名官兵、以及用來重新武裝這4個師的全部重型裝備。雖然補充兵員大都是新招募的“娃娃兵”,很多都是18歲到20歲的年輕人,而且缺乏訓練,有的甚至剛剛高中畢業,所以這些補充兵員都得在俄羅斯接受為期數個月的訓練,但是從這一行動看得出來,杜奇威的決心非常堅定,即不惜一切代價保衛俄羅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讓美軍新兵去俄羅斯接受戰前訓練,也是比較符合情理的。原因很簡單,等到這些美國新兵具備基本的戰鬥素質的時候,俄羅斯已經迎來2058年的秋天,因此讓這些美國大兵盡快適應俄羅斯的環境,特別是秋冬季節的寒冷環境,對接下來的作戰行動很有幫助。也正是如此,美軍將訓練基地設在了涅涅茨自治區的伯朝拉河河口(北極圈內。而且遠離北大西洋暖流,距離最近的城市有數百千米)。

    相對而言,6月份隻是小打小鬧。

    7月份,美軍增援俄羅斯的行動才算進入**。

    根據美**方的記錄,僅在7月10日之前,就有12支運送作戰部隊與專門為美軍運送作戰物資的船隊到達俄羅斯。因為摩爾曼斯克的吞吐能力非常有限(雖然名義上是俄羅斯北方地區最大的港口,但是年吞吐能力還不到2000萬噸),即便隨著夏季到來,阿爾漢格爾斯克也能接納商船(該港冬季封凍,船隻需要破冰船的幫助才能進港),俄羅斯北方地區的港口仍然無法接納這麽多的船隻,而俄羅斯在黑海地區的港口全都落入共和國手中,所以大約三分之二的美國船隊都去了波羅的海。問題是,除了加裏寧格勒之外,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地區隻有聖彼得堡一座港口城市(確切的說,隻在芬蘭灣東部有一段長度不到500千米的海岸線,而聖彼得堡就位於芬蘭灣的最東端),且吞吐能力也最多隻能支持一支船隊。受此影響,美國不得不出麵幫助俄羅斯說服波羅的海三國(芬蘭是歐盟成員國,而且與俄羅斯有曆史遺留問題,因此不可能向美國船隊開放港口),讓這3個與俄羅斯有著密切關係的波羅的海國家開放港口。

    顯然,要宣布中立的國家開放港口,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雖然愛沙尼亞、拉托維亞與立陶宛都是名副其實的小國,但是作為歐盟成員國,都享受歐盟的集體安全保護,即任何入侵這3個國家都是入侵歐盟,將遭到歐盟集體反擊。如此一來,美國與俄羅斯都不敢拿這3個小國怎麽樣。作為中立國。並不等於要與交戰雙方斷絕一切往來。按照相關的國際法,隻要不參與軍事行動、不為交戰方提供軍事援助、不幫助交戰方獲取軍事力量,即隻要不對戰爭產生影響,國家間的正常交往不受影響,而且人道主義援助等旨在保護戰爭國平民的行為還得到了國際法的支持與保護。如此一來,美國就可以借波羅的海3國的港口向俄羅斯運送糧食、藥品、乃至工業原料等非軍事物資,而將軍事物資與作戰部隊送往俄羅斯的港口。當然,美國與俄羅斯都得為借用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而支付巨額費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