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八十七章 最後的反製(3/5)

作者:閃爍字數:2840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02

    這種先進的火力控製係統,將人為的幹擾因素降到了最低限度。

    由此看得出來,張雪峰幾乎什麽都沒有做。

    這麽說肯定有問題,因為主力艦與主力艦隊的火力打擊戰術、即那些預先設置在火控計算機裏的作戰方案幾乎都與張雪峰有關,其中不少甚至是由張雪峰一個人想出來的。毋庸置疑,這些預設作戰方案都進行過模擬測試,而且都被證明是可靠的,而且是在相應特定情況下的最有效戰術。

    客觀的說,在戰鬥節奏超過人類反應速度的情況下,讓計算機控製戰鬥是唯一選擇。

    隻不過,誰也不能否認,人才是戰爭的第一要素,計算機最多隻能算得上是排在第一位的戰鬥工具,而工具永遠隻是人手裏的武器。

    即便在這種用毫秒計算勝負的時代,人的作用仍然超過了計算機。

    可以說,某些時候,一個隻有人的大腦才能想出來的點子,要比任何計算機按照邏輯分析出來的戰術都要有效得多。

    這其中,自然包括偵察戰術。

    按照張雪峰的安排,艦隊的偵察任務由隨行的巡洋艦與驅逐艦負責,而不是讓主力艦挑起全部重擔。

    僅此一點,就讓第一主力艦隊的戰術變得更加靈活,也有了多次選擇的機會。

    與美國海軍一樣,共和國海軍也開發了多種型號的“偵察炮彈”,並且可以非常方便的組裝與改變“偵察炮彈”的用途,比如在安裝高分辨率的可見光照相機之後就主要在白天天氣狀況良好的情況下使用,而安裝了毫米波合成孔徑雷達之後則主要在天氣情況惡劣的時候時候,配備紅外與自外傳感器之後則在夜間使用,如果使用廣角攝像機之後則用在戰後的打擊評估。

    更重要的是,共和國海軍的“偵察炮彈”也是輕量級的。

    前麵提到過,在電子設備足夠先進的情況下,沒有必要用重達900千克的炮彈來執行偵察任務。在采用450千克彈體的情況下,“偵察炮彈”不但可以由主力艦發射,也可以用護航戰艦上的電磁炮發射。準確的說,如此不需要將射程提高到1500千米以上,主要用護航戰艦上的電磁炮發射。

    原因很簡單,“偵察炮彈”上的助推發動機能夠將其射程提高到1500千米。

    可以說,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眾所周知,在不使用增程彈藥的情況下,巡洋艦與驅逐艦上配備的第一代螺旋電磁炮最多隻能將標準質量的炮彈發射到850千米之外,比主力艦上的第二代螺旋電磁炮的射程短了許多。事實上,即便在使用增程彈藥的情況下,450千克級電磁炮的最大射程也很難達到1200千米。受此影響,在開發“偵察炮彈”(因為是專門為主力艦炮戰準備的,所以“偵察炮彈”的開發設計工作不會早於主力艦,大批量生產則是2058年的事情)的時候,海軍並沒有考慮將其配備在護航戰艦上,而是像美國海軍那樣,用主力艦上的電磁炮發射,以獲得必要的射程,並且盡量降低開發難度。張雪峰在2057年底接手主力艦的開發工作之後,就對“偵察炮彈”的性能指標做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須可以由護航戰艦發射,而且射程不得低於主力艦主炮的最大射程。萬幸的是,在張雪峰接手的時候,電子設備的小型化工作由向前邁進了好幾個級別,而且得益於天軍著重開發小型軍事衛星,海軍“偵察炮彈”的電子係統能夠做得更加精密,也就能夠騰出空間與質量,裝配推力更大、工作時間更久的火箭助推發動機,從而將“偵察炮彈”的射程提高到1500千米。

    當然,沒有理由相信,早在1年多前,張雪峰就遇見到了2059年初的海戰。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張雪峰變更“偵察炮彈”的技術與性能指標,要求把射程至少提高到1500千米的主要原因不是想充分利用護航戰艦,而是“秦”級主力艦的彈藥庫過於狹窄,而且改變主力艦的設計肯定要比改變“偵察炮彈”的設計簡便得多。更重要的是,從實際情況出發,在首先確保主力艦能夠及時服役的情況下,海軍司令部也不會批準任何改變主力艦基本設計與建造工作的提議。

    客觀的講,張雪峰能夠這麽做,與共和國在電磁炮領域的雄厚基礎有絕對關係。

    前麵提到,受技術限製等多種原因影響,美國海軍為“長灘”級研製的3Ⅰ型電磁炮存在無法與其他電磁炮通用彈藥的問題,所以美國海軍隻能單獨為其研製2個重量級的數種炮彈,並且專門為其開發、無法由其他電磁炮發射的“偵察炮彈”。可以說,如果能夠解決彈藥通用性的問題,美國海軍也希望用巡洋艦或者驅逐艦上的電磁炮發射“偵察炮彈”,而不是占用主力艦彈藥庫的寶貴空間。從技術角度講,因為美國在電子領域並不比共和國落後,在集成電路方麵還有明顯優勢,所以美國完全有能力製造出射程在1500千米左右的“偵察炮彈”。

    可以說,這點小小的差別,直接決定了兩支艦隊的戰術差別。

    說得明白一點,美軍指揮官左右為難時,張雪峰卻去睡大覺了。按照的他部署,除非收到警戒潛艇的戰術情報,不然就等到天亮,讓偵察機南下搜尋第51艦隊。第一主力艦隊隻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在這一美軍戰術航空兵夠不著的地方等著第51艦隊主動送上門來。

    當然,也許會出現其他情況,比如第51艦隊沒有膽量前來決戰、或者是找到了新的攻擊對象。這也早有預案,在第51艦隊沒有開赴戰場的情況下,第一主力艦隊在5月15日首先炮擊提尼安島,隨後對關島進行炮火壓製,掩護陸戰隊登陸提尼安島。也就是說,第51艦隊不來的話,第一主力艦隊就去找美國陸戰隊的麻煩。因為第51艦隊存在的最大價值就是確保西太平洋的製海權,守住提尼安島與關島,所以除非美軍準備放棄馬裏亞納群島,退守夏威夷與澳大利亞,不然就不會讓第51艦隊躲得遠遠的。再說了,8艘“長灘”級還沒有來得及做完服役前的全部測試就交給了美國海軍,並且被派往太平洋,足以證明美國海軍不想在這個時候丟掉西太平洋上的製海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