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八十九章 雅浦海戰(3/5)

作者:閃爍字數:2843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03

    直到“雅浦海戰”,這種極端設計思路才得到證實。

    事實證明,兼顧各項戰術性能的綜合設計,讓第51艦隊的8艘“長灘”級主力艦變得異常脆弱,根本經不起戰火考驗,也就肩負不起主力艦的重任。

    在第一主力艦隊遭受打擊的時候,第51艦隊也遭到了第二輪炮擊。

    與集束子母彈發起的第一輪打擊相比,由穿甲彈擔綱的第二輪打擊沒有那麽密集,卻更加震撼。

    從理論上講,1枚穿甲彈就能癱瘓1艘主力艦,2到3枚穿甲彈就能擊沉1艘主力艦。

    雖然實戰情況要比理論稍微差一點,比如在共和國海軍測試穿甲彈威力的時候,就用了大約10枚穿甲彈才擊沉了用來模仿“秦”級主力艦的靶艦,但是與測試不同的是,實戰更加講求效率,而且以癱瘓敵人為主,而不是以擊沉敵人為主。說得直接一點,隻要能夠讓敵艦癱瘓在海麵上,總有辦法擊沉敵艦。

    按照這一基本戰術思想,炮擊戰術就非常明確了。

    與100多年前的海上炮戰相比,21世紀50年代的炮戰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隻是多出了很多高科技手段。

    從理論上講,在不考慮製導炮彈的情況下,炮戰打的就是概率。

    當然,有的時候還得把運氣包括進去。

    總而言之,隻要炮擊密度足夠大,就一定能夠擊中目標。因為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都無法保證有足夠大的炮擊密度,所以在作戰的時候,必須精確、合理的使用打擊力量,提高炮彈的命中率。在100多年前,這一工作是由戰艦上的槍炮長或者其他軍官用最原始的計算工具來完成的,而在21世紀中葉,這一工作則交給了戰艦上的火控計算機,由計算機算出最佳炮擊方式。

    雖然計算機的性能對炮擊命中率有影響,但是影響不是很大,特別是在計算機的性能已經強大到能夠指揮艦隊作戰的情況下,指揮幾門電磁炮進行炮戰,自然算不上是高難度的計算工作。

    除去概率因素之後,對炮戰影響最大的就是彈藥性能。

    當然,彈藥性能指的不僅僅是炮彈的威力。相對而言,在炮彈的威力大到足以摧毀任何一種大型戰艦的情況下,威力已經是次要問題,重要的是如何將威力發揮出來,並且發揮到關鍵點上。

    這就是炮彈的引信技術。

    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小題大做,以21世紀中葉的科技水平,彈藥引信根本算不上是高科技產品,甚至與高科技沾不上邊。

    這麽說沒有錯,可是如何正確使用卻是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就拿900千克級穿甲彈來說,這種下落時速度接近30馬赫的炮彈,即便在遭到阻擋的情況下,也能在大約50毫秒內擊穿1艘大型航母包括艦底在內的所有10多層甲板,落入海水之中。由此可以算出,如果不能在擊中目標後的100毫秒內引爆,就算在海中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仍然能夠對艦體造成損傷,也不會嚴重到讓戰艦喪失戰鬥力與航行能力。即便在戰艦內部引爆,因為穿甲彈的裝藥量並不大,所以引爆位置對發揮穿甲彈的威力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比如在機庫內引爆就不如在機艙內引爆、而在機艙內引爆又比不上在航空彈藥艙內引爆。由此可見,要想做到一擊斃命的話,就得在炮彈的引信上做文章,讓炮彈能夠在最佳位置引爆。

    從充分利用彈藥的角度出發,還得考慮在未擊中目標的情況下,如何讓炮彈對目標構成威脅。事實上,從作用原理來看,因為海水為液體,而液體的可壓縮性非常差,是衝擊波的理想介質,所以就算沒有命中目標,而是在目標附近爆炸,也能夠對目標產生破壞,而要使破壞效果最大化,就得把爆炸產生的能量集中在目標的方向上。

    由上可見,一種先進的引信,絕對是炮彈威力的倍增器。

    共和國海軍的900千克級穿甲彈使用的就是一種“智能引信”,按照共和國海軍公布的相關資料,這種專門為大口徑電磁炮所配備的穿甲彈研製的引信具備場景感應能力,即能夠根據所處環境選擇最佳的工作模式。如果從技術上分析的話,肯定沒有多少人看得明白,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就能說明問題。在對付航母、主力艦與巡洋艦這類排水量在20000噸以上的大型目標時,智能引信會讓炮彈在接近艦底、或者是在穿透了艦底的時候再引爆,即直接打擊目標的水線以下部位,如果能夠炸斷目標的龍骨,就能一舉擊沉目標。在對付驅逐艦與護衛艦等小型目標、以及商船等結構強度很差的民用船舶的時候,智能引信會讓炮彈在艦體內部爆炸,產生最大破壞效果,盡量殺傷戰艦上的官兵,破壞船隻內的物資。如果沒有落到戰艦上,而是落到了戰艦附近的海麵上,智能引信則會選擇聚能爆炸模式,即通過控製戰鬥部裝藥的引爆順序,使爆炸產生的能量朝向戰艦,而不是朝向大海。

    當然,不管有多好的引信,也得先讓炮彈擊中目標、至少得讓炮彈落在目標附近才能發揮作用。

    第一主力艦隊持續了1分鍾的第二輪炮擊,算得上是這場海戰中的第一個**。

    在這輪炮擊中,每艘“秦”級主力艦上的6門大口徑電磁炮都以最快速度投射了30枚900千克級穿甲彈,而且每一枚穿甲彈的彈道都做了特別設定。因為電磁炮是垂直發射,炮彈是在飛行途中,即離開大氣層,進入外層空間之後,再由彈載計算機根據預先設定的程序控製姿態發動機來調整炮彈的飛行彈道,並且在再入大氣層的時候,對彈道進行精確度更高的第二次修正。所以炮彈在發射的時候,是不會存在角度偏差的,而且彈道修正數據都是在發射的時候,即炮彈通過位於炮口的電磁感應線圈的時候,由火控計算機以電磁感應的方式寫入彈載計算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