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九十一章 全線反擊(1/5)

作者:閃爍字數:2737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05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九十一章 全線反擊

    受在瑞士進行的“限武談判”影響。2059年的後3個季度,共和國陸軍在大陸戰場與中東戰場上都無重大進展。相應的,以美國為首的西約集團聯軍在這兩個戰場上也沒有太大建樹。

    相對而言,地麵戰場上的僵持局麵對共和國是利大於弊。

    陷入僵局之前,共和國陸軍已經在大陸戰場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即占領了莫斯科南麵的圖拉與東南的梁讚,包圍了東麵的弗拉基米爾與東北的雅羅斯拉夫爾,打開了進軍莫斯科的大門。雖然在戰局僵持期間,俄軍拚命加強了莫斯科的外圍防線,甚至武裝了數以百萬計的市民,但是在轉圜空間有限,且沒有戰略回旋餘地的情況下,俄軍在莫斯科的防禦部署多少都是在做臨死前的掙紮。即便按照俄軍的樂觀估計,隻要僵局被打破,共和**隊再次發起進攻,俄軍最多在莫斯科堅守3個月。當然,按照袁晨皓與蘇勁輝的估計,再次發起進攻之後,1個月之內就能拿下莫斯科。

    不可否認,俄軍的積極防禦部署肯定會給共和**隊造成麻煩。

    問題是,在打到莫斯科近郊的時候。共和國陸軍麵對的最**煩不是在進攻路線上負隅頑抗的俄羅斯軍隊,而是持續戰鬥帶來的疲憊與厭戰情緒。

    要知道,到2059年第一季度末,大陸戰場上的共和國陸軍主力部隊大都在前線呆了足足12個月,有的甚至超過15個月,官兵普遍較為疲憊,厭戰情緒非常明顯。雖然還沒有出現開小差的現象,更沒有人當逃兵,但是高強度的戰鬥持續下去,而不能給官兵適當的休整機會的話,遲早都會出問題。

    可以說,在這個時候讓部隊喘口氣,也是不錯的選擇。

    受此影響,從2059年4月份開始,共和國陸軍的主要工作就是調整兵力部署,即讓前線作戰部隊輪換到後方休整,如同第九戰鬥單位、第十戰鬥單位、第七戰鬥單位、第八戰鬥單位這些在戰爭爆發後就參戰,而且一直在前線作戰的主力部隊還被調回國內,大部分官兵都獲得了為期1個月到2個月的探親假。

    當然,部隊輪休期間也對裝備做了大調整。

    拿第十戰鬥單位來說,在2個月的休整期間,不但更換了所有重型主戰裝備,還更換了所有單兵裝備,基本上是從裏到外全部換新。雖然在休假結束之後,需要花與休假一樣的時間讓官兵進行適應性訓練,但是比起由此帶來的好處,這點時間就算不了什麽了。根據第十戰鬥單位接下來的表現。大致可以斷定,換裝後的戰鬥力至少提高了一倍,而且官兵的戰鬥積極性得到明顯提升。

    可以說,對一場世界級的大戰來說,這種長達數個月的休整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相對而言,中東戰場上的共和國陸軍官兵就沒有這麽幸運了。

    雖然在“限武談判”期間,已經將戰線推進到兩河流域的西約集團聯軍也趁此機會進行了全麵休整,沒再繼續前進,但是優先得到休整的是美軍與以軍,而土軍、以及由美國與以色列扶持的偽敘與偽伊軍沒有進行大範圍休整。更重要的是,共和國與美國已經在是否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問題上達成默契,而且隻要沒有打到本土、以色列也不會在戰爭中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所以在西約集團聯軍又攻轉守的時候,由共和國領導的集約集團聯軍卻沒有停下來,而是順勢又守轉攻,展開了全線反擊。

    不可否認,兩條地麵戰線間的相互影響要比陸地戰場與海洋戰場之間的影響大得多。

    不管怎麽說,大陸戰場仍然是共和國陸軍的主戰場,受戰略部署影響,中東戰場在當時仍然是次要戰場,或者說是一個以戰略防守為主的戰場。

    受此影響。在中東戰場最需要增援部隊的時候,共和國陸軍卻在忙著讓大陸戰場上的地麵部隊輪換休整,而沒有把寶貴的兵力派往中東戰場。當時李東石得到的命令也是在穩守防線的基礎上進行有限的反擊,而不是全麵戰略反擊。

    由此可見,中東戰場上的反擊行動從一開始就不太順暢,甚至可以說不會很順利。

    萬幸的是,李東石原本就是一個擅長打防禦戰與防禦反擊戰的指揮官。雖然兵力非常有限,而且戰線過於漫長,但是在這位空降兵出身的將軍的指揮下,以共和國陸軍6個戰鬥單位為核心的集約集團聯軍仍然在整條戰線上發起了反擊,而且打得有聲有色,甚至迫使美軍與以軍不得不提前結束休整,在2059年第三季度末返回戰場。

    從長遠影響來看,這輪反擊的最大果實就是讓美軍與以軍沒有能夠按計劃進行休整。

    不管軍隊的規模擴大多少,在一支擁有悠久傳統的軍隊裏麵,真正的主力戰鬥部隊的數量都是非常有限,而且王牌部隊都有曆史可以追溯,比如共和國陸軍第十戰鬥單位的前身就是有名的空降15軍,而空降15軍的前身又是中野的第9縱隊,如果沒有這些曆史,第十戰鬥單位也不可能成為共和國陸軍的王牌部隊。正是如此,在這場戰爭中,共和國陸軍的王牌部隊隻有10個主力戰鬥單位與10個預備戰鬥單位,即便這些戰鬥單位在戰爭期間大發展為戰鬥集團(相當於集團軍)、甚至是戰鬥集團群(相當於集團軍群),可是其基本麵貌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即主力仍然是主力,王牌仍然是王牌。

    與共和國陸軍一樣,美國陸軍與以色列陸軍也有不少王牌部隊,而且這些王牌部隊也是戰爭期間的絕對主力。戰爭爆發前。美國陸軍有16個在編主力師,而這16個主力師均在戰爭期間發展成軍與集團軍。以色列陸軍的規模要小得多,隻有6個主力戰鬥旅,而這些旅也在戰爭期間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擴充。與那些在戰爭期間組建的部隊相比,這些主力部隊的地位明顯高出許多,而且在任何戰場上都是當之無愧的絕對主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