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九十一章 全線反擊(3/5)

作者:閃爍字數:2737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05

    戰鬥從一開始就打得非常激烈,西約集團聯軍的奮力抵抗與集約集團聯軍的凶猛進攻使戰鬥傷亡急劇攀升。

    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西約集團聯軍司令阿爾梅爾上將非常清楚李東石的意圖,即攻打摩蘇爾是假,利用摩蘇爾把西約集團聯軍的主力吸引過去、為代爾祖爾方向上的反擊創造機會才是真,所以直到6月14日,阿爾梅爾都沒有向摩蘇爾增兵,而是一再要求守衛摩蘇爾的部隊奮力抵抗。

    問題是,明白情況,卻不等於可以見死不救。

    雖然從整個戰場局勢的高度出發,如果能夠用5萬官兵穩住整條戰線,還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以當時的情況,就算犧牲了摩蘇爾的5萬官兵,也不見得能夠穩住整條戰線。原因很簡單,摩蘇爾是西約集團聯軍在伊拉克北部地區的唯一軍事重鎮,丟掉摩蘇爾的話,就隻能退守敘利亞東北的卡米什利。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問題,不管怎麽說,卡米什利也是一處易守難攻的軍事重鎮,而且以集約集團聯軍的兵力,很難在打下摩蘇爾之後繼續攻打卡米什利。關鍵的是,丟掉摩蘇爾之後,將使土耳其東南地區,也就是庫爾德斯坦的東部地區完全暴露在集約集團聯軍麵前,也就給李東石創造了更多的反擊機會。到時候,李東石不見得會集中兵力攻打卡米什利,反而有可能仿照16年前的那場戰爭,從伊朗西北地區出兵,從凡湖東麵的亞美尼亞走廊向西推進。真要發展到這一步,等於西約集團聯軍的左翼防線完全崩潰,也等於戰線再次被拉長。到時候,就算美軍與以軍的主力部隊完成了休整,恢複了戰鬥力,也得首先堵住北方戰線上的漏洞,然後才有可能進軍巴格達。

    毫無疑問,這樣的結果,對西約集團聯軍沒有任何好處可言。

    也就是說,麵對摩蘇爾方向上的戰鬥,美軍不得不救,而且得盡快派出援軍。

    6月15日,在摩蘇爾守軍數次發出增援請求,而且外圍防線已經被集約集團聯軍攻破的情況下,阿爾梅爾不得不命令駐守在卡米什利的土耳其國民軍第7集團軍向摩蘇爾方向運送。

    很明顯,阿爾梅爾這個時候仍然有點猶豫。

    雖然土軍第7集團軍的總兵力超過10萬,轄1個坦克師、1個裝甲師、2個機步師與3個步兵師,另外還有2個獨立防空旅與3個獨立炮兵旅,但是不管是從裝備性能、還是從官兵素質來看,第7集團軍都不是主力部隊,甚至與主力部隊沾不上邊。根據戰後收集到的相關資料,在阿爾梅爾下達進軍命令的時候,第7集團軍的滿員率隻有7成左右,而且大部分都是在戰爭爆發後征召的新兵,老兵數量不到1萬人。這樣一支軍隊能有多大的戰鬥力,幾乎是不用考慮的事情。

    當然,對1支有7萬兵力的軍隊,李東石肯定不會掉以輕心。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阿爾梅爾讓土軍第7集團軍馳援摩蘇爾,並不是指望這群烏合之眾能夠替摩蘇爾解圍,而是想借此試探李東石的反擊決心,即集約集團聯軍在摩蘇爾方向上投入了多少主力部隊。阿爾梅爾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要是讓2個共和國陸軍的戰鬥單位去攻打摩蘇爾的話,戰鬥肯定早就結束了,不會拖到6月15日。更重要的是,摩蘇爾的守軍也在報告中提到,進攻的主力是兩伊軍隊,共和國陸軍隻負責為兩伊軍隊提供遠程炮火支援與空中支援,2個戰鬥單位的作戰部隊還沒有出現在戰場上。隻不過,阿爾梅爾沒有想到的是,等到2個戰鬥單位出現的時候,他的試探行動就變成了災難的開始。

    圍殲土軍第7集團軍的戰鬥隻打了48小時,7萬土軍就灰飛煙滅了。

    這場發生在底格裏斯河左岸,被稱為“泰勒科切克殲滅戰”的戰鬥恐怕是中東戰爭中打得最順暢,用時最短的一場殲滅戰。根據土軍的作戰記錄,在這48小時的戰鬥中,第7集團軍做出了頑強而且猛烈的抵抗,最終因寡不敵眾而全軍覆沒。當時,土軍第7集團軍發出的戰報中也提到,遭到多個共和國陸軍戰鬥單位圍攻。

    顯然,這裏的“多個”,最多也就2個。

    不管怎麽說,這場殲滅戰讓阿爾梅爾萬分震驚,也讓他別無選擇。

    局麵明擺著,如果西約集團聯軍不救援摩蘇爾,集約集團聯軍就會按部就班的、即由兩伊軍隊打下摩蘇爾,共和國陸軍的戰鬥單位則能得到充分休整,然後以摩蘇爾為基地,北上進軍土耳其東南地區。問題是,如果西約集團聯軍出兵救援摩蘇爾,肯定會遭到共和國陸軍的阻擊。如此一來,隻能擴大援軍規模,不但要突破共和國陸軍的阻擊,還要爭取打垮共和國陸軍的主力部隊。

    毫無疑問,隻能投入主力部隊,而且最好是戰鬥力強大的主力部隊。

    6月17日,也就是土軍第7集團軍全軍覆沒之後,阿爾梅爾就向撤退到伊斯肯德倫灣與以色列、準備進行卸裝休整的4個美軍師與2個以軍旅下達了動員命令,在取消休整計劃的同時,要求6支部隊帶著1周的戰鬥給養在24小時內到達卡米什利。

    對這6支部隊的大約15萬美以軍人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麽好事。

    從兵力投入來看,阿爾梅爾不但沒有掉以輕心,反而決定將計就計,即利用集約集團聯軍在摩蘇爾的反擊行動,提前發起攻打巴格達的作戰行動。當然,西約集團聯軍要想進軍巴格達,首先就得守住摩蘇爾,最好能夠圍殲攻打摩蘇爾的集約集團軍隊。為此,阿爾梅爾投入的就不是用來守住摩蘇爾的兵力,而是用來圍殲對手,並且從摩蘇爾沿底格裏斯河南下攻打巴格達的兵力。

    當然,從戰術層麵出發的話,還有理由相信,阿爾梅爾打算在伊拉克北部與敘利亞東北地區打一場運動戰,並且在運動戰中殲滅共和國陸軍的2個戰鬥單位。從實際效果、也就是影響來看,殲滅共和國陸軍2個戰鬥單位要比圍殲10萬兩伊軍隊、甚至要比守住摩蘇爾還要重大。原因很簡單,隻要能夠達到這個目的,李東石就得調整防禦部署,甚至得請求戰略支援,從而對共和國陸軍的戰略部署造成影響,最終對大陸戰場與中東戰場上的戰鬥造成影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