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九十二章 四量撥千斤(3/5)

作者:閃爍字數:2662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07

    對於這一戰術選擇,海軍與陸戰隊早就達成了共識。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在美軍主動放棄密克羅尼西亞之後,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南下攻打澳大利亞的最要問題中,除了奪取製海權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前進基地,畢竟密克羅尼西亞沒有幾座麵積大得足以容納幾十萬地麵部隊的島嶼,而馬裏亞納群島距離澳大利亞又過於遙遠。也就是說,不管怎麽安排進攻戰術,都得在登陸澳大利亞之前為陸戰隊建立一處足夠龐大的前進基地。

    如果能夠確保製海權,自然是距離澳大利亞越近越好。

    有人會說,北麵的印度尼西亞距離澳大利亞就非常近。問題是,如果部隊從印度尼西亞出發的話,隻能在澳大利亞西北與北部地區登陸,而澳大利亞的核心地區在東南,甚至除了東南地區與狹窄的沿海地區之外,剩下的就是荒無人煙的沙漠與戈壁了。如此一來,即便共和國陸戰隊能夠在澳大利亞西北地區上岸,也要穿越3000多千米的荒漠,才能到達悉尼與墨爾本,而在陸上行軍3000千米的代價,相當於在海上推進10000千米。也就是說,與其在澳大利亞西北登陸,還不如繞過印度尼西亞,在澳大利亞東南或者東部地區上岸,以此來縮短後勤補給線,降低保障難度。

    綜合這些情況,最佳的出發點自然是新喀裏多尼亞。

    這座位於珊瑚海東麵的島嶼的麵積將近20000平方千米,是西南太平洋上麵積最大的幾個島嶼之一,而且島上的努美阿還是該地區最好的深水良港之一,加上近200萬的常住人口,這裏絕對是共和國陸戰隊的理想棲身之地。問題是,新喀裏多尼亞、以及鄰近的洛亞蒂群島都是法國的海外省,也就是法國的領土。雖然在行政劃分上,海外省擁有幾乎所有行政自治權,即除了外交、國防等屬於中央政府的大權之外,海外省擁有自主權,但是這並不妨礙新喀裏多尼亞與法國的關係,即攻打新喀裏多尼亞等於向法國開戰,而向法國開戰就等於向歐盟開戰。

    毫無疑問,在歐盟還沒有參戰的情況下,共和國陸戰隊的官兵別想踏上努美阿的碼頭。

    除了新喀裏多尼亞之外,次優選擇就是瓦努阿圖共和國與所羅門群島。雖然從距離上看,兩者的地理條件相差不大,但是瓦努阿圖維拉港的容納能力與基礎設施都要比所羅門群島的霍尼亞拉好得多。唯一的問題就是,瓦努阿圖是法語國家,而且在獨立之前是法國的海外省,與法國的關係非常密切,就連大部分國民都擁有法國護照。因為所羅門群島是英聯邦成員國,獨立之前是英國的海外殖民地,而英國又是西約集團成員國,是美國在這場戰爭中最重要的盟國,所以瓦努阿圖的那些問題,在所羅門群島都不存在。

    受此影響,在製訂作戰計劃的時候,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製訂了三份計劃。一是攻打所羅門群島、二是占領瓦努阿圖、三是從新喀裏多尼亞出發,每一份計劃都針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做了安排。

    如果要讓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選擇的話,最理想的結果莫過於法德意領導的歐盟參戰。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歐盟參戰,哪怕受傳統關係與國內民意的影響,歐盟不大可能向美國宣戰,更不可能出兵參與針對美國的軍事行動,但是作為共和國的盟國,法國絕對沒有理由拒絕在遠離本土的太平洋戰場上,為共和**隊提供一點點便利。也就是說,到時候隻需要讓海軍奪取製海權,陸戰隊就能以新喀裏多尼亞為跳板,直接攻打澳大利亞,而不需要在此之前攻打所羅門群島,也不需要在瓦努阿圖浪費太多的時間。

    如果說什麽是最糟糕的情況,自然是出兵攻打所羅門群島。

    不管怎麽說,本著以最糟糕的情況做準備,爭取創立最好機會的原則,在2059年下半年,共和國當局在歐盟身上花了很大的精力。

    根據戰後披露的消息,在“限武談判”的雙邊談判中,共和國當局甚至一度暗示法德意等歐盟主要成員國,隻要歐盟參戰,共和國不但會提供先進武器裝備的生產技術,還將在會師的時候向歐盟無償援助足以武裝數十個師與數支航空隊的武器裝備,幫助歐盟獲得抵抗美國的軍事力量,並且在共和國海軍進軍北大西洋之前,以有償的方式為歐盟提供數十艘大型戰艦。

    總而言之,隻要歐盟肯參戰,什麽都好說。

    問題是,歐盟國家的領導人並不笨,非常清楚歐盟對這場戰爭的影響。

    說得確切點,用“四量撥千斤”來形容歐盟的影響一點都不為過。

    正是如此,在與共和國進行雙邊談判的時候,歐盟當局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別的不說,在陸軍武器裝備援助上,歐盟就要求在參戰後的3個月之內獲得120個師(30個裝甲師、30個機步師與60個步兵師)全部重型武器裝備。要知道,在2059年底,歐盟所有成員國的陸軍加起來也隻有80個師。暫且不說共和國有沒有這麽多的武器裝備、也不說這麽做會對歐亞大陸產生多大的影響,僅從交接時間上看,要在3個月內移交相當於4800萬噸的武器裝備,而且是在海運不通的情況下,用鐵路、公路與空運的方式運送這麽多武器裝備,也是非常不現實的事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