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零五章 西非戰火(3/5)

作者:閃爍字數:2580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19

    當然,邁杜古裏戰役的結果是喀麥隆軍隊沒有能夠在2035年過去之前取勝。

    在時間進入2036年之前,戰場局勢就發生了轉變。考慮到印度戰爭的大規模作戰行動已經結束,在2035年12月份,美**事顧問就讓喀麥隆軍隊由攻轉守,集中兵力守住曼達拉山。受此影響,到2036年初,也就是共和國通過“中非交通線”向尼日利亞提供更多的軍事物資,並且幫助尼日利亞軍隊策劃戰略反擊的時候,尼日利亞軍隊已經穩住了戰線,並且在部分地區取得了兵力優勢。

    相對而言,尼日利亞軍隊的反擊行動比喀麥隆軍隊的進攻行動迅速得多,也順利得多。

    2036年2月22日,尼日利亞軍隊率先在曼達拉山南麵,也就是貝魯埃河河穀地區發起反擊,將盤踞在塔拉巴州南部地區的喀麥隆軍隊趕了出去。緊接著,尼日利亞陸軍的第一支戰地部隊在北麵發起進攻,以跳躍進攻的方式,切割包圍了近50萬喀麥隆軍隊。因為尼日利亞的反擊行動與共和國陸軍低空突擊部隊的進攻戰術非常相似,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在戰場上作戰的很有可能是剛剛從印度撤下來的共和**隊。雖然這一猜測沒有的到證實,也沒有辦法證實,但是有一點可以相信,那就是在印度戰爭結束之後,共和國開始裁軍,將大批武器裝備與戰爭物資無償援助給了眾多友好國家,這其中就包括尼日利亞,而且尼日利亞是最大的受益國。別的不說,在2036年第一季度,共和國就向尼日利亞提供了足夠武裝10個精銳陸軍師,也就是相當於20萬主力部隊的重型武器裝備,其中包括上百架垂直起降運輸機,以及上千輛主戰坦克與步兵戰車。當時共和國還以極為低廉的價格將400多架戰鬥機邁給了尼日利亞,並且允許裁退飛行員以雇傭兵的身份前往尼日利亞作戰。得到如此巨大的軍事援助之後,尼日利亞軍隊想不取勝都很困難。

    事實上,當時確實有外**團在尼日利亞作戰,隻不過不是共和國的軍隊,而是蘇丹的“西非派遣軍”。

    2036年7月初,尼日利亞殲滅了境內的100多萬喀麥隆軍隊,並且在月底的時候將戰線推進到了戰爭爆發之前,也就是貝魯埃爾河上遊的加魯阿。雖然尼日利亞軍隊還有繼續向南推進的實力,但是受共和國的影響,尼日利亞軍隊沒再繼續進攻,而是在戰爭爆發前的停火線上停了下來。

    因為損失過於慘重,美國又沒有足夠多的剩餘軍事物資(當時連美軍都沒有多少主戰武器裝備),所以喀麥隆軍隊沒有能力在尼日利亞軍隊停止進攻之後發起反擊,也就沒有辦法把戰線推進到邊境線上。

    與第一次西非戰爭不同,這次戰爭結束後,共和國開始兌現承諾。

    這也很好理解,第一次西非戰爭的時候,共和國正在忙著準備對付印度,身邊的麻煩都沒有解決完,也就不大可能直接幹預非洲國家的內部事務。第二次西非戰爭結束時,共和國已經解決了身邊問題,並且需要通過戰略擴張來壓製美國,也就有理由、有能力插手非洲大陸事務。

    按照共和國的安排,尼日利亞在2037年舉行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大選。

    雖然在這次選舉中,溫和派與強硬派都沒有獲得半數以上的選票,不得不組成聯合政府,但是尼日利亞的政治動蕩也基本上結束了。在此之後,就算發生過幾次波折,尼日利亞的政治局勢也比較穩定,並且從此走上了現代化建設的道路。

    對於戰爭的另外一方,也就是喀麥隆來說,情況卻截然不同。

    因為丟掉了最重要的礦產資源,加上戰敗產生的影響,特別是作為喀麥隆強硬派政府最大支持者的美國在2037年需要麵對第二次馬島戰爭、在2038年需要麵對敘以戰爭、接著又是中東戰爭,所以在2036年8月到2041年底的5年多裏,喀麥隆爆發了數次政變,政府更換了好幾波,國內建設更是一塌糊塗。根據聯合國在2042年做的一次調查,第二次西非戰爭之後,至少有2200萬喀麥隆人失去家園,其中600萬淪為戰爭難民,僅僅是湧入赤道幾內亞、加蓬與剛果等鄰國的難民就多達400萬。

    直到2042年初,喀麥隆的局勢才算有所轉變。

    當時,得到美國支持的隆巴薩將軍上台,以極端強硬的手段鏟除了異己份子,隨後與美國締結盟約,在美國的支持下開始擴軍。到2043年底,喀麥隆國防軍的兵力由120萬擴充到了200萬,而且主力部隊又4個師增加到了30個師,光是從美國獲得的主戰坦克就超過了2000輛,另外還有數千輛裝甲戰車、數百架低空攻擊機、以及數百架戰鬥機。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喀麥隆再次成為了西非地區的軍事強國。

    有意思的是,尼日利亞的軍事實力也在這1年多內得到了全麵提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