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國舞台(3/4)

作者:閃爍字數:1673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29

    在必須死保以色列的情況下。歐洲隻能犧牲自身的利益。

    結果就是,共和國的大軍在戈蘭高地上停下了前進的步伐,而一直對歐洲的擴張行動心存芥蒂的埃及成了共和國的打手。

    說得直接一點,一個嚐到甜頭的埃及,肯定會給歐洲製造不少麻煩。

    別的不說,在埃及的阻撓下,歐洲很難將整個北非地區收如囊中。

    在埃及的阻撓之下,歐洲也不大可能越過撒哈拉沙漠,將觸手伸入“黑非洲”。

    從這個角度來看,共和國不但沒有做出讓步,反而以退為進,把難題留給了歐洲,讓歐洲站到了阿拉伯世界的對立麵上,然後出麵調解,從而以最小的代價完成了對歐洲的戰略包圍。

    當然,歐洲不是傻蛋,不會不明白共和國的戰略意圖。

    這也是歐洲為什麽要積極支持“泛阿拉伯國家聯盟”的原因。

    一個強大的阿拉伯國家會對歐洲構成威脅,那麽一個統一起來的阿拉伯世界就能對共和國構成威脅。共和國支持埃及在北非地區有所作為,那麽歐洲就支持埃及在阿拉伯世界有所表現。

    顯然,這就是埃及漁利的原因。

    問題是,埃及頂滿天也隻是地區強國,連成為準大國的基礎都沒有。更重要的是,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埃及的綜合實力僅相當於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兩成,因此就算能夠利用共和國與歐洲的鬥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埃及也不可能成為阿拉伯的中心,至少不可能單獨成為阿拉伯的中心。

    由此可見,共和國失去的隻是進軍北非的機會。

    因為北非就在歐洲的家門口,所以共和國從來沒有控製北非的打算。

    說得簡單點,共和國沒有失去什麽。

    這也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特點,即在共和國與美國直接對抗的情況下,因為沒有出現如同二戰中的蘇聯那樣的大國,所以共和國的霸權沒有受到限製,即便歐洲想方設法的阻止共和國肆意擴張,努力的結果仍然非常有限。

    阿拉伯世界的複雜問題,也就成為了共和國利用的對象。

    相對而言,與阿拉伯問題連在一起的土耳其問題反而簡單得多。

    作為《開羅協議》的一部分。共和國承諾放棄對土耳其的利益訴求,在保證庫爾德斯坦與伊朗的主權利益的情況下,共和國不派兵占領土耳其,集約集團也不出兵土耳其,並且在戰爭結束之後從土耳其撤軍。歐洲要做的,隻是在土耳其進行民主大選的時候,為共和國提供監督權。

    也就是說,共和國把土耳其讓給了歐洲。

    當然,用“讓”這個字,還是太客氣了一點。

    對共和國來說,土耳其是個燙手的山芋。作為一個擁有一億多人口的國家,就算共和國能夠擊敗土耳其軍隊,也無法徹底征服土耳其人。別說長期占領整個土耳其,在中東戰爭期間,為了控製占領區,集約集團聯軍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平均每天陣亡近千人。戰爭還沒結束,包括伊拉克與敘利亞在內,好幾個盟國都表示將在戰爭結束之後把派駐土耳其的軍隊撤回去,不承擔占領義務。如果占領土耳其的義務全部由共和國承擔的話,必然會對戰後建設產生重大影響。

    與巨大的付出比起來,占領土耳其的收獲卻微乎其微。

    在不考慮土耳其與歐洲國家關係的情況下,共和國當局就打了退堂鼓。

    對歐洲來說,土耳其同樣是個燙手的山芋。

    雖然在庫爾德斯坦獨立出去之後,歐洲與土耳其的關係大為改善,至少法德意就再以民族問題指責土耳其,並且在大戰爆發前解除了針對土耳其的武器禁運,但是受土耳其與希臘關係的影響,歐洲在處理土耳其問題的時候一直非常小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