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一十七章 政治決定戰爭(3/4)

作者:閃爍字數:1626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30

    波多黎各戰役之後,華劍鋒就主動提出了辭職請求。因為需要有人來背這個黑鍋,所以裴承毅沒有挽留,隻是以暫時沒有更合適的海軍助理人選為名,讓華劍鋒在辭職之後繼續做遠來的工作,直到找到合適的接替人選。

    當然,這已經是很久之後的事情了。

    依靠巨大的傷亡,陸戰隊在島上站穩了腳跟。雖然共和國海軍的準備很不充分,但是實力上的巨大優勢是無法改變的。登陸作戰的第二天,共和國海軍艦隊就趕到戰場,用大口徑電磁炮為陸戰隊官兵提供了強大的炮火支援,也讓剛剛看到希望的美軍徹底絕望。在猛烈的炮火麵前,不管是人、還是裝備,都沒有幸免的可能。

    這一天裏,共和國陸戰隊把2個旅的3萬多名官兵全部送上了海灘。

    隨著兵力增加,灘頭陣地得到鞏固,陸戰隊開始向內陸推進。戰線拉開之後,美軍的劣勢就暴露了出來。說得直接一點,在無法確保部隊在戰場上靈活運動的情況下,戰線拉長之後,美軍就喪失了主動權,共和**隊則可以選擇美軍防線上的薄弱環節下手,讓美軍不得不被動防禦。

    打到7月6日,局麵完全改觀。

    在將共和國陸戰隊趕下大海的希望破滅之後,美軍隻能退而求其次,把目標確定在穩固防禦上,即利用堅固的防禦陣地,給共和國陸戰隊製造巨大的傷亡,讓共和國為這座島嶼付出足夠高昂的代價。

    這個時候,共和國當局原本有辦法改變局麵。

    從軍事層麵考慮,鞏固了灘頭陣地之後,陸戰隊應該穩打穩紮,通過陣地爭奪戰來消耗美軍的有生力量,削弱美軍的抵抗能力與抵抗意誌。更重要的是。這種穩步推進的方式能夠爭取到足夠的時間,讓後備部隊趕上來,積聚起更加強大的進攻力量,為決定性的進攻打下基礎。

    根據戰後公布的一些資料,以當時的情況,最多隻需要2個月,也就是到9月初,共和國陸戰隊就能聚集起足夠多的兵力,而且到時候後勤保障也能通暢無阻。對於攻打一座麵積接近10000平方千米的島嶼來說,2個月的準備時間算不了什麽。更重要的是,從長遠考慮,這2個月的時間可以在接下來的進攻中爭取回來。按照陸戰隊製訂的計劃,如果在9月初發起總攻,最遲在年底就能打下波多黎各。

    問題是,這是一場政治決定一切的戰役。

    共和國當局已經在開羅做出承諾,要把波多黎各變成猶太人的天堂,即便這座天堂很快就會落入共和國的手中,但是仍然被美國霸占著,共和國的顏麵往哪放?更重要的是,按照共和國與歐洲達成的秘密協議,隻有在占領了波多黎各,即有了新的猶太人定居點之後才會正式啟動《開羅協議》,被困在中東戰場上的數百萬美軍才能得到妥善安置,所以共和國當局沒有別的選擇,隻能向軍方施壓。

    綜合這些因素,一場原本應該沒有多大難度的島嶼爭奪戰,變成了一場血戰。

    陸戰隊好不容易站穩腳跟,在後方的催促下,根本沒有得到充足的時間就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發起了進攻。

    暫且不說別的,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進攻等於在拿官兵的生命為勝利奠基。

    在接下來接近2個月的戰鬥中,陸戰隊的進攻一直不太順暢。即便按照經共和國當局處理之後公布的戰報,到9月初,3個陸戰旅傷亡近3萬名官兵,光是補充給前線作戰部隊的兵員就超過了2萬。實際傷亡肯定比這個數字大得多,別的不說,最初的3個陸戰旅撤下來之後,休整了大半年才恢複戰鬥力。

    更加糟糕的是,巨大的傷亡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別的不說,在增援部隊到達之後,光是換防就花了好幾天。如果算上調整部署、變更作戰計劃等等,耽擱的時間將近1個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