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三十六章 割裂(3/4)

作者:閃爍字數:1366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47

    從美國自身的角度出發,這種全國性的暴動沒有任何意義。首先得承認,在已經戰敗的情況下,被勝利者占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要知道,100多年前,美國也以同樣的方式占領了日本。既然必然會被占領,那麽破壞自己領土上的基礎設施對占領者造成的麻煩就遠遠比不上自身的損失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大戰結束之後,因為國內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幾乎所有在戰火中保存下來的工業設施都被摧毀,還有作為國家基礎的公共設施遭到全麵破壞,就算美國仍然有數億人口,而且附著在國民之上的文化與知識並沒被戰火摧毀,美國的複興也變得困難重重,甚至遙不可及。要知道,大戰結束後的第二年,因為極度的貧困、以及糧食減產帶來的饑荒,美國爆發了戰後第一次國內動蕩。2066年,大戰結束後的第三年,美國爆發了曆史上最嚴重的霍亂,至少有一百多萬人因為得不到幹淨的飲用水與及時的醫療救助而被疾病奪去生命。雖然對於擁有6億人(2065年的統計數據)的美國來說,這點人不算什麽,可是對於美國社會來說,這卻是無法愈合的傷口。事實上,正是這些動蕩,以及因為戰爭期間肆無忌憚的破壞行動的後遺症,讓美國社會割裂。2083年底,大戰結束後的20年,在美國的全民公決中,占美國人口總量70%的非裔、拉裔與亞裔都做出了獨立選擇,即按照民族聚居劃分,將美國分割成七個完全獨立的國家,再在這七個國家的基礎之上成立一個類似於俄羅斯邦聯的鬆散聯合體。

    毫無疑問。作為幕後策劃者,歐洲也沒有能夠獲得多少好處。

    不可否認,最初的時候,暴動給共和國當局製造了很大的麻煩。別的不說,原本計劃在10月10日開始的占領行動,被迫一再推遲,最終在 25日才全麵開始,因此到10月31日的時候,即正式簽署投降書的時候,美國仍然沒有完全被共和**隊占領。直到11月15日,共和**隊才完成占領行動,因此11月15日成為了第三次世界大戰正式全麵結束的紀念日。這一影響,最顯著的地方就是讓共和國多支出了大約2000億元的戰爭開支,並且因為倉促的占領行動,而導致數百名官兵傷亡。當然,這也讓執行占領任務的共和**人不得不在地球另外一邊多呆上半個月到一個月。

    關鍵問題是,從長遠來看,這些影響微乎其微。要知道,因為動蕩而導致美國社會割裂,最終使美國分裂成七個國家,最大的受害者不是美國人,至少不是全部美國人,而是大西洋對岸的歐洲。原因很簡單,在美國基礎上誕生的七個國家中,隻有在新英格蘭地區建立的“白美”與歐洲保持著密切關係,以及在切薩皮克灣以南地區的“泛美”、在五大湖地區的“內美”與歐洲還算友好,其他四個國家,即密西西比河下遊的“黑美”、從得克薩斯州往西的“墨美”、以俄勒岡州與華盛頓州為基礎的“西美”、以及以阿拉斯加為主的“北美”都與歐洲沒有太大的關係,甚至沒有任何往來。更重要的是,即便如此,歐洲也沒有獲得進入“白美”的機會,以共和國為主的集約集團仍然是北美洲大陸的主宰者,是新的世界秩序的主宰者。也就是說,最終的結果與歐洲當局最初策劃暴動,用美國人的手來破壞美國的基礎設施,給共和國製造麻煩所要達到的目的截然相反。

    問題就在與,共和國當局為什麽沒有阻止美**隊的暴動?

    按照共和國當局給出的理由,不是不想阻止,而是沒有能力阻止。

    顯然,這種說法很值得商榷,或者說隻是台麵之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