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51章(2/2)

作者:安喜縣尉字數:5694更新時間:2019-10-17 07:34:20

    “最近這五年間,這幾個主謀人物已然知道單憑東廠和錦衣衛,很難實現他們的謀劃,便開始打軍隊的主意,在軍中收買統兵將官,以為已用。短短三年之間,大同、宣府等重鎮先後發生嘩變,雖然都被鎮壓下去,一些對朝廷忠心的將官或在嘩變中被亂軍殺死,或在平亂之後被朝中奸臣構陷,誣其治軍不力而遭到朝廷貶斥,有的甚至被斬於軍前。眼下京城三大營軍紀鬆弛,帶兵的將領都是平庸之輩,不少還是奸黨同夥。一旦叛軍殺到,這些兵馬隻怕一觸即潰。”

    到此處,劉康又歎了一口氣道:“這些年來,老夫多次給皇帝上折子,提醒朝廷注意這些奸黨的活動。隻是老夫一向被視為先帝的股肱之臣,今上登基之後,待政局穩定下來,便將老夫逐出京城,回鄉養老。是以老夫的奏折,估計皇帝不會細看。況且東廠雖勢力不可與先帝在時同日而語,但司禮、秉筆太監仍有極大的權勢,老夫的那些奏折,或許壓根無法送到皇帝禦前。

    “半年之前,老夫接到密報,稱被調駐在皇陵的原宣府、大同的邊軍對朝廷不滿,正謀劃嘩變。老夫派人詳查,卻發現有人鼓動皇陵駐軍謀反。而且這個計劃已經進行了數年,兵器、糧草、馬匹均已齊備,更與朵顏三衛和關外的韃子兵互相勾結。若是給這些人辦成了此事,那便是兵連禍結,我大明江山再無寧日。是以老夫四處聯絡,想將這場大禍弭平於無形。隻是對方謀劃已久,絕不容失敗,時局已到了萬分火急之時。皇陵藏寶,是他們布下的一個局,引江湖人物上勾,為他們在京城之中做內應。更要取出皇陵重寶,以做軍費。眼見叛軍已經集結完成,隻待朵顏三衛的兵馬到達,便要向京城攻擊。隻是叛軍這些年來所積攢的兵器、軍餉、糧草等大半都藏在永安城中,是以叛軍第一個目標便是取下永安城,作為向京城進軍的根基。老夫一個告老致誓文官,手中除了幾個僮仆之外,一兵一卒也沒有,隻能借助這些江湖人物,能夠抵擋上幾日,以待朝廷大軍到達。”

    厲秋風和劉湧聽得這些軍國大事,臉色卻都變了。厲秋風道:“軍隊謀反這等大事,若是有人上奏,皇帝怎會不理?”

    劉康道:“你雖一直在錦衣衛中當差,卻不知朝廷的規矩。奏折交由內閣,由大學士篩選之後,再由司禮太監送達禦前。若是大學士將奏折扣留,皇帝便休想看到。眼下幾個內閣大學士都是明哲保身、首鼠兩端之輩,他們才不肯冒險去奏報實情。皇帝不知道宮外的實情,半點都不奇怪。”

    劉湧道:“閣老大人,若是咱們能在永安城攔住叛軍,又如何能保證朝廷會知曉有軍隊叛變,及時派出軍隊來支援咱們呢?”

    劉康道:“若是有人在軍隊秘密活動,謀劃叛亂,隻要軍隊未動,朝廷那些大員自不會上奏皇帝。隻是若是軍隊已然嘩變,並且兵鋒指向京城,朝臣膽子再大,卻也不敢將這等大事欺瞞,況且還要率先推卸責任,自然會立即向皇帝報告。此時朝廷才會調動京城左近的兵馬前來平叛。京城三大營雖然軍紀鬆弛,戰鬥力不強,但是宣、大諸鎮卻是久經戰陣的邊軍,得了朝廷的調兵令之後,三日便可直抵永安城下。眼下叛軍滿打滿算不過萬人,兵器、糧餉等大半又藏在永安城鄭隻要咱們在永安城拖住他們,叛軍必敗。”

    便在此時,隻聽殿外有人高聲道:“昆侖、青城、嵩山等各派掌門人求見閣老大人。”

    劉康坐回到椅子中,臉上又恢複了先前那般輕鬆的神情,緩聲道:“請各位掌門人進殿話。”

    (本章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