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82章(2/3)

作者:安喜縣尉字數:6048更新時間:2019-10-17 07:35:10

    柳生宗岩道:“既然兩位都知道先帝所用玉璽的秘密所在,那麽請看這方玉璽是真是假!”

    他完之後,躬身向那少年朱炬深施一禮,道:“請太子賜印,讓兩位大人看一看是真是假。”

    朱炬麵無表情,伸手自懷中掏出一個黃布包,解開後取出一顆手掌大的白色玉璽。柳生宗岩恭恭敬敬地將那玉璽接在手中,雙手捧著後退了兩步,這才站直了身子,轉身對趙真和桑良田道:“兩位大人,請過來看一下這方玉璽!”

    桑良田和趙真對視了一眼,這才走上前去,看著柳生宗岩手中的玉璽。隻見那玉璽通體白色,隱隱透著一層柔和的白光。趙真久在朝廷中樞,知道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玉工雕琢過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為“子璽”。據史書記載,此璽用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鈕,上麵刻著的文字是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既壽永昌”八字。其後曆朝更替,奪得這傳國玉璽都是新朝的首要大事。秦之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失之則懷疑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板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王莽篡漢之際,派人去索取傳國玉璽。皇太後王政君憤然將玉璽擲於地上,摔斷了玉璽的一個角。王莽命巧匠以純金補上了所缺一角,“金鑲玉”一詞便來源於此。

    這玉璽傳到五代之時,落到了後唐末帝李從珂手鄭李從珂對這傳國玉璽極為喜愛,常常拿出來把玩。其時契丹廢太子耶律倍逃到後唐避難,曾經見過李從珂大宴群臣之際以傳國玉璽示眾,以為炫耀。那耶律倍最好圖書古玩,對這玉璽也是垂涎三尺,在其私下所記的筆記中多有記錄。後來石敬瑭引契丹軍至洛陽,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璽就此失蹤。

    北宋哲宗時,有一位名叫段義的農夫在耕田時發現了傳國玉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是始皇帝所製傳國璽。隻是此事過於神奇,朝野之中大多數人都不相信,隻是這玉璽卻從此傳了下來。至元朝末年,明太祖以徐達、常遇春為大將,率領二十萬明軍直逼大都。明軍未到,元順帝便逃出大都,不論逃亡路上何等艱辛,玉璽始終帶在他身上。

    大明初年,太祖遣徐達入漠北,窮追猛打遠遁之殘元勢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傳國玉璽,隻是最終還是無功而返。直到明孝宗在位之時,有人從漠北逃回,帶回了一方玉璽,據得自成吉思汗後代手鄭此後這傳國玉璽便深藏宮中,作為皇帝發布詔書的必用禦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