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70章(2/3)

作者:安喜縣尉字數:7026更新時間:2019-10-17 07:39:03

    “初到南京之時,便已聽這大報恩寺是朱棣為報答父親太祖皇帝和母親馬皇後養育之恩而修建。此處原本有一座古寺,建於三國時期,名為建初寺,是吳國國主孫權下令修建。故老相傳,孫權下令建寺之時,在寺中建了一座阿育王塔,號為下第一佛塔。其時佛教從竺傳入中土不久,除了洛陽的白馬寺外,這建初寺是中土第二座寺院,更是江南第一座塔寺。其後這建初寺曆經風雨,幾遭兵火,寺名也多次變更。唐時杜牧詩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織,詩中所的‘四百八十寺’的起源,便是這座建初寺。宋時這座寺院被改稱為禧寺。到了元朝,元帝下旨,改禧寺為‘元興慈恩旌忠教寺’,寺塔更名為‘慈恩塔’。

    “其時我雖從百姓口中,知道了一些大報恩寺的來曆,隻是有一些事情,卻是到了大殿之中一處極秘密的所在才知道。靖難之役發生之後,燕軍攻入南京,一支燕軍舍皇宮而不入,竟然直撲這座寺院。在寺院之中一番搜撿,倒也沒有與僧人為難,便即離去。至成祖登基後的第六年,寺院突然起了一場大火,將大半殿堂燒毀。南京城內謠言四起,稱這座寺院之中有王氣,將來必有主掌下之人從寺中出現。官府抓捕了不少傳謠之人,這才將謠言壓了下去。

    “直到四年之後,也就是成祖皇帝登基後的第十年,他下詔在元興慈恩旌忠教的舊址上重建一座寺院和寺塔,賜寺名為大報恩寺,寺塔為九層琉璃塔,以報太祖皇帝和馬皇後養育之恩。據建大報恩寺時,按照宮闕規製,征集下夫役工匠十萬餘人,費用計錢糧銀二百五十萬兩、金錢百萬,曆時十九年方才完工。”

    司徒橋到此處,略頓了頓,這才接著道:“其時大明強盛,朱棣這子當皇帝不行,帶兵打仗卻是不錯,將韃子遠遠得趕到漠北,再也不敢南下騷擾。至於東南沿海,大明水軍威風無比,海盜絕跡,商旅暢行,哪有現在那些讓人談之色變的倭寇的影子。是以如此浩大的工程,卻也並未激起民變。

    “我站在大殿之中,望著那座孤零零的人像,心下不由疑雲大起。成祖花費這麽多心血和財力,建了這座大報恩寺,為何規製最為宏偉雄壯的大殿之內,卻是這樣一副寒酸肅殺的模樣?我在寺門處的敕建大報恩寺廣報碑上,看到碑文述,建寺之時,奉朱棣之命監工的乃是大太監鄭和。這鄭和原名馬三保,是朱棣最為信任的內臣,不隻在朱棣身邊服侍,靖難之役時還曾帶兵作戰。其後更是接了朱棣的密令,率領船隊七次遠赴萬裏海外,宣揚大明國威,震懾周邊各國,是大明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其時朱棣不隻重建錦衣衛,還設置了東廠,由心腹太監充任,監視朝臣和百姓。錦衣衛指揮使和東廠督公有先斬後奏之權,可以得上權勢煊,便是閣老大臣,卻也不放在他們眼鄭隻不過隻有這位三保太監,終其一生,曆任錦衣衛指揮使和東廠督公,見了他隻有恭敬避讓的份兒,不敢稍有得罪。待到了宣宗朝時,鄭和以內臣的身份,出任南京守備,成為封疆大吏,這份恩寵,前所未櫻此人曆經三朝,皆受皇帝寵信,既然奉命建造這大報恩寺,又怎麽會將最重要的大殿,弄得如此簡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