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57章(2/3)

作者:安喜縣尉字數:6538更新時間:2019-10-17 07:41:13

    燕軍南下之時,擊敗建文帝派出的大將李景隆數十萬大軍,使得河北、山東忠於建文帝的各路兵馬望風而逃。隻是在濟南城下,燕軍卻被時任山東參政的鐵鉉牢牢擋住。朱棣想盡辦法,卻始終無法攻克濟南。最後燕軍不得不繞開濟南,直撲應。待朱棣攻陷應,各處紛紛投降,濟南成為一座孤城,最終陷落。鐵鉉被俘,押至應之後不屈而死。

    齊泰、黃子澄、方孝孺、鐵鉉四人是建文帝的忠臣,死狀也最為慘烈。其妻女被送入教坊司,充當官妓,俱都被折磨慘死。男丁則大半被慘殺,隻有極少數年幼者被流放千裏之外,卻也大多在流放途中被折磨死去。雖然仁宗朱高熾登基之後下詔赦免建文朝諸臣子孫,隻不過百者已不存其一。

    厲秋風見司徒橋如此痛恨朱棣和姚廣孝,想起靖難之役後齊泰、黃子澄、方孝孺、鐵鉉等饒下場,便即猜到司徒橋的先祖與這些人大有關聯,這才開口詢問。

    司徒橋聽厲秋風如此一問,笑聲倏然止歇,盯著厲秋風道:“好子,果然有幾分見識。我是姓劉還是姓黃、姓方還是姓鐵,這些都沒什麽要緊。你可知道,為何會有土木堡之變,為何會有劉謹、錢寧、江彬之亂,為何會有寧王之叛?”

    厲秋風心下一凜。土木堡之變,是大明立國之後的奇恥大辱。自秦始皇一統下,也隻有北宋末年宋徽宗、宋欽宗父子被金人俘虜帶至北國城方能與之比肩。此役不止英宗被俘,內閣六部官員也大半遇難,其中不少人都是當年燕王朱棣造反時的輔臣名將的子孫。如當時遇難的英國公張輔便是燕王朱棣手下名將張玉的後代。張玉是燕王朱棣最為信任的臣子,最後更是為救朱棣而戰死在亂軍之鄭同時遇難的成國公朱勇,其先祖朱能早年任燕山中護衛副千戶,一直在燕王朱棣麾下效力。此人在靖難之役之初奪取北平九門,先後擊敗耿炳文、李景隆,在靈璧俘虜平安等建文帝大軍名將,收降十萬明軍,累功至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國公,加太子太傅。其餘被瓦剌騎兵殘殺的名臣大將也都與昔年燕王手下的臣子大有關聯。至於劉謹、錢寧、江彬,都是正德皇帝在位時的權臣。這三人把持朝政,飛揚跋扈,險些顛覆了大明下。寧王叛亂更是凶險,若不是王陽明力挽狂瀾,大明江山早不知道姓甚名誰了。隻不過寧王叛亂雖被枚平,橫行海上的倭寇卻趁著東南沿海的備倭軍隊被調往江西平叛和集結於南京守衛之機,攻入福建沿海各地,一時東南半壁江山震動。後來雖然明軍勉強將倭寇擊退,隻不過倭寇的勢力卻趁機從海上島嶼滲入到了沿海陸上,大明東南半壁江山因此不穩,每年耗費大批錢糧軍費,大明頹勢已然出現。聽司徒橋話中的意思,土木堡之變,劉謹、錢寧、江彬之亂,寧王反叛等事端都與靖難之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厲秋風從來沒有想過這些事件之間有如此複雜的關係,心下震驚之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