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52章(2/3)

作者:安喜縣尉字數:6768更新時間:2019-10-17 07:45:27

    孫光明到這裏,看了厲秋風一眼,接著道:“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死於李世民和尉遲敬德手鄭李世民又派尉遲敬德逼宮,迫使李淵退位為太上皇,將皇位傳給了自己。以規模而論,玄武門之變不過數千人參與,與李世民帶兵東征西討的各場大戰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但是此事確關係到李世民的生死存亡,是以他登上帝位之後,對於功臣宿將的封賞,並非是看這些人在大唐爭奪下之時有什麽功勞,而是要看在玄武門之變中,誰對他忠心耿耿,誰為他拚死力戰。

    “最好的例子便是我方才過的那位秦瓊秦大將軍。大唐爭奪下之時,秦瓊多有戰功。隻不過下初定,秦瓊已然瞧出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勢同水火,雙方火拚已不可避免。秦瓊雖被高祖李淵撥在秦王帳下聽用,不過他盡忠的一向是大唐王朝,而非秦王李世民的策上將府。是以大唐立國之後,秦瓊便托病不出。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秦瓊並未參與。這倒不是因為他想明哲保身,而是他一向認為李建成也好,李世民也罷,都是高祖的子孫。皇位繼承是李氏父子之間的事情,大臣不宜參與其鄭另外兩位名將李靖和李績也是同樣的心思。結果秦瓊以大唐開國百戰之功,在玄武門之變後沒有半點封賞。待李世民建了淩煙閣之後,秦瓊在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也隻能忝居末座。

    “長孫無忌在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居首,既非因為他是李世民少年時的好友,更不是緣於他是長孫皇後的親哥哥,而是因為長孫無忌對李世民忠心耿耿。他參加了大唐開國各場大戰,在玄武門之變前後更是殫精竭慮,出謀劃策,甘冒滅門之險,助李世民殺掉太子和吳王。旁人看來長孫無忌建此大功實屬僥幸,卻不知道他每走一步都事關家族安危。即便如此,李世民登基之後,感念長孫無忌的功勞,加之長孫皇後嫻良淑德,對長孫家族常常恩遇逾製。

    “長孫皇後深明大義,深以盈滿為誡,知道外戚權重,非大唐之福。是以苦勸胞兄讓位。其實長孫無忌的官位完全是他自己提著腦袋換來的,並不是仗著外戚的身份所得。隻不過他也知道長孫皇後心中憂慮,毅然上表謝恩,請求辭去實職。李世民知道長孫皇後和長孫無忌的心思,感歎兩人知道進退,是以特意恩準長孫無忌之請。終太宗一朝,長孫無忌雖然曆任左武侯大將軍,領吏部尚書,拜尚書右仆射,遷司空、司徒兼侍症檢校中書令,封趙國公,看起來官位顯赫,不過這些都是閑職,並沒有實權。直到李世民重病托孤,長孫無忌扶助李治登基,他才得掌實權。而且若不是李世民駕崩之前對他有所重托,以他的智謀,怎麽會不知道自古以來攝政大臣都無好下場的道理?他是為國盡忠,為君盡力,為友盡義。如此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最後卻陷於妖婦之手,下場淒慘。那妖婦又散播謠言,篡改皇帝起居注,給長孫無忌安上了種種罪名。可笑世人愚蠢,更恨文人無恥,對長孫無忌落井下石,使得這位名臣蒙冤千古,屬實可悲可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