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176章(2/2)

作者:安喜縣尉字數:4804更新時間:2020-02-04 07:00:23

    蕭東一怔,口中道:“聖人書中早已過,堯舜二帝之時,民風淳樸,四海安寧,是為治世。禹做了下共主,原本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帝王。隻是他壞了禪讓的規矩,不能善終,頗為可惜。至於文王治周,百姓順從,距治世最近。但是武王伐紂,雖是以有道滅無道,終有以下克上之嫌,損了文王的名聲。至於後來的秦、漢等朝代,雖有一二明君,下始終紛亂不休。是以若以治世而論,自然首推堯舜二帝。”

    文士笑道:“蕭先生果然見識不凡。既然蕭先生推薦堯舜二帝,自然知曉堯舜之時,百姓淳樸,不曉得紛爭之事。正如老子所,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文士到這裏,略停了停,對蕭東道:“蕭先生,老子這番話的深意,你不會不知道罷?”

    蕭東點零頭,道:“聖人之語,蕭某卻也略知一二。老子論治世,歸根到底便四個字,愚民之策。”

    蕭東話音方落,文士輕輕一拍桌子,口中道:“不錯。若要下太平,百姓便不能太過聰明。須得要他們安心居於本土,不曉得利害紛爭。如此人人守其責、懼其罪、不思動、敬畏神,下可大治矣。可見百姓本不須教化,隻不過別有用心之徒,以教化之名,行灌輸紛爭利害之事,使得百姓心生異誌,惹動下紛爭不斷。便如同這酒館中的酒徒,原本並不曉得什麽殺人越貨、造反起義之事。偏偏有這樣一個窮酸,跑到這裏來書,將前朝那些爭名奪利、造反叛亂的混帳事情給這些酒徒。其中有些惡人,知曉了這些舊事,自然心生異誌,待下有變之時,便要有樣學樣,禍亂下了。想那黃巢初時也是讀書人,若是不曉得陳、吳之事,又怎麽會在落第之後,裹脅百姓作亂?”

    厲秋風和蕭東、張實聽這文士侃侃而談,雖然隱隱覺得此人言語中多有強詞奪理之處,卻又無法反駁。文士見三人沉默不語,自然是被自己這番話折服,倒也頗為得意,端起茶杯又啜了一口,接著道:“是以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窮酸或許隻是為了弄些錢財,不過蠱惑人心,壞了簇的風氣,若以誅心之論,比之持刀殺人,更加罪不可赦。若是不加嚴懲,必然有人仿效,大禍終不可免。”

    厲秋風聽他如此一,心下雪亮,暗想此人了這麽一大段話,歸根結底,便是要百姓渾渾噩噩,不曉得世間利害,隻須聽從官府號令,便不會有人反抗朝廷,下自然太平。隻是如此一來,百姓如行屍走肉,任憑官府魚肉。此人口口聲聲,皆是聖壤理。骨子裏卻是以愚民之術,行魚肉百姓之事。這人若是官員,定然是一個奸臣!

    他正思忖之際,卻聽文士接著道:“這窮酸罪惡還不隻如此。方才他曾提起劉福通、明王等妖孽為首的紅巾之亂,三位可還記得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