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章我的親人(1)(1/4)

作者:不停爬天梯字數:11884更新時間:2019-10-18 06:44:43

    1983年的初冬的午後我隨著一聲啼哭呱呱落地來到這個世界,我的生命隨著這一聲響亮的啼哭聲從這一刻開始我的故事……

    我出生在湖南東部偏北的瀏陽市,長沙市東部,毗鄰江西省,為縣級市。地緣上,瀏陽市東部依次與江西省上栗縣、宜春市袁州區、銅鼓縣和萬載縣接壤,北部與平江縣相鄰,西部與長沙縣交界,南部與株洲市荷塘區、株洲縣和醴陵市相連。古代瀏陽地屬荊州,因縣城位於瀏水之陽而得名。瀏陽經濟以鞭炮煙花、生物醫藥、紡織服裝、建築材料、機械製造、礦產冶煉、食品加工、化工塑料、竹木加工、花卉苗木等十大產業為支撐。其中鞭炮煙花、生物醫藥、紡織服裝和花卉苗木頗有影響。1995年瀏陽市被國家授予中國煙花之鄉的榮譽稱號;2002年成立國際煙花協會(IFA),總部常設瀏陽;2003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對瀏陽花炮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2004年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瀏陽花炮馳名商標。還有被譽為“全球一”的瀏陽菊花石,產於瀏陽市永和鎮大溪河底。瀏陽菊花石生成於2.7—2.75億年前,外形質地堅硬,呈青灰色,內有自然形成的白色菊花形結晶體,非常自然美觀。據《瀏陽縣誌》記載,約在清乾隆年間,瀏陽永和鎮的歐錫藩偶然發現了菊花石,並取石雕硯,一時傳為奇物。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我國工藝大師戴清升之絕創:映雪花瓶、梅、蘭、竹、菊屏風參展,令世人瞠目,拍案驚奇石頭能開花。一舉榮獲稀世珍品金獎,至今保存在聯合國博物館。瀏陽是一片神奇的紅土地,曾經一曲優美的《瀏陽河》唱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使世人對瀏陽這塊紅色土地充滿無限向往。譚嗣同、王震等等眾多耳熟能詳、名垂青史的仁人誌士從這裏走出,一代偉人毛澤東同誌曾多次踏上瀏陽的土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種,留下了光輝足跡。

    東鄉在瀏陽市是很貧窮的,鄉下很難看到樓房,都是一些土房子,但是和客家大本營的建築有所不同,客家圍龍屋我隻在官渡鎮看到有,但是那座已經快要倒塌了(五鳳樓倒看到有好些)客家人民的生活還是以種田和打工為主,要繳子弟讀書對大部分瀏陽客家鄉親來講都有很大的困難。

    幸運的是瀏陽的客家意識在湖南來講是比較強烈的,但是和台灣的客家意識又沒有辦法比較。如果要論瀏陽的客家第一鎮,我認為首推張坊鎮,其次就是大圍山、小河等鄉鎮。湖南這一塊的客家人似乎已經被人民忘記了。湖南客家也出了不少名人,就瀏陽這一個縣級市來講,就出現不少影響中國的人物,如:中國第一位女將軍李貞,誌願軍司令員、上將楊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都出身於瀏陽客家。

    在瀏陽東南西北四個鄉中,北鄉那高亢的音調,宛如一麵大鼓;南鄉那略帶嘶啞的音調,則像一把二胡;西鄉那渾厚的音調,就如一麵小鼓;而我們東鄉那優柔、宛轉的柔中帶剛的客家話,則是小號,能吹出那優美、動聽的樂曲。”瀏陽歌謠形式豐富,有山歌、夯歌、漁歌、打春、送財神、蓮花落等等,由於地區不同,內容、唱法也不盡相同。如張坊、大圍山、官渡、文家市一帶,客家人居多,他們哼唱的客家山歌,音調高昂多變,生活氣息濃鬱,獨具一格。客家山歌又分情歌、考歌、讚歌、勸歌、罵歌、盤歌、兒歌等。

    瀏陽北、南、西三個鄉中的鄉音,都略有所同。而客家話呢?則宛如花苑的一支奇葩。因為客家話的來源地不同。它的發源地是廣東梅縣。因梅縣也是廣東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客家話與那裏講起來拗舌的廣東話混合在一起,日久天長,客家話也帶點“白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