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42章 我決定(二合一)(1/5)

作者:沉默的愛字數:17330更新時間:2024-02-19 03:23:21

    第342章  我決定(二合一)

    (二合一)

    這個賽季,聯盟減少了許多關於“雙雄”的宣傳與營銷。

    因為詹姆斯與現階段的於飛的榮譽差距太過懸殊,根本沒有比較的必要。

    就連耐克都不再捆綁於飛為詹姆斯進行宣傳,因為無論聲勢搞得再大,好處都會被那個獲勝的人所得。

    2006年是屬於於飛的一年。

    他拿下場均三雙,斬獲總冠軍,聲勢衝天的同時,唯一的黑點就是不打國家隊。偏偏詹姆斯唯一有可能輿論翻盤的國家隊比賽卻意外輸給了希臘。導致球迷已經對於飛產生救世主的期望。

    他們希望於飛讓美國籃球再次偉大。

    有鑒於此,耐克隻能減輕詹姆斯的壓力,並主推旗下的頭號球員泰格·伍茲來抵消於飛的衝擊。可是,於飛和伍茲的專業領域不同,遠不及於飛所在的銳步在籃球領域產生的衝擊力。

    因此,耐克現在不僅希望詹姆斯崛起,更希望處於巔峰的科比站出來。

    詹姆斯終結了活塞,率領騎士隊時隔31年再次來到東部決賽。

    可是勒布朗呢?他是美國的化身,他是永遠不會犯錯的完美先生,他應該基於“給這個世界一點愛”的價值觀和精神在那封信上簽字,哪怕代價是失去中國市場。

    遺憾的是,詹姆斯目前看不到崛起的可能,而科比所在的湖人這幾年隻是裝出了一副要為科比打造爭冠球隊的樣子,其實什麽事情都沒做。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一家又一家的新聞媒體——NPR、福克斯、《華盛頓郵報》、《波士頓環球報》——都發表了評論。布魯金斯學會和其他外交政策分析師的專家們開始猜測他的動機。這是詹姆斯生命中第一次,人們通過政治的眼光看待他。而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中,第一次顯得措手不及。

    至少這麽做可以鞏固形象,並且和於飛這種極端的利己主義者區分開來。

    因為騎士的陣容結構不像雄鹿那麽好。

    其實,詹姆斯的傳球選擇正好是大核們克製活塞鐵桶陣的製勝法寶。

    一些不肯透露姓名的NBA球員對外說:“相比利益至上的弗萊,我更害怕勒布朗這樣的偽君子。”

    ⑴比現實中的數據有所提升。

    雖然不知道達爾富在世界地圖上的哪個位置,但紐貝爾毅然決然地給老中寫了一封信,並且,他希望自己的騎士隊隊友們在這封信上簽字。

    突然間,一場圍繞詹姆斯的審判開始了。

    詹姆斯從未想過,“弗萊地獄”會在這裏出現。

    這是活塞的取死之道,也是鐵桶陣終將被掃進曆史垃圾堆的原因。

    這種有可能摧毀美國本土的球迷基本盤的負麵輿論讓詹姆斯陣營產生了一些微妙的想法。

    球場外的挑戰才是關鍵。

    不甘平凡的紐貝爾決定做一件響當當的大事,就像未來的喬治·希爾在園區內得知明州警察對他的黑人同胞發動“秘技·驚天一跪”後,盛怒之下高呼罷賽。隻是,紐貝爾所做的事情遠比希爾一腔熱血所帶來的影響更深遠。

    詹姆斯的技術特點也遠不如於飛那樣仿佛天生為打擊鐵桶陣而來。

    季後賽開始之後,該死的達爾富問題在騎士內部爆發。

    半決賽第六場,道心破碎的活塞失去了理智,不僅沒有調整自己的打法,反而加大對詹姆斯的包夾頻率。

    當大比分2比2打平,雙方來到天王山之戰,就像於飛前世發生過的那樣,詹姆斯上演了不朽的表演,一手包辦了騎士隊最後的25分(事實上是騎士隊最後30分裏的29分),正如2005年的於飛一樣,以一己之力,單槍匹馬地摧毀了底特律,使奧本山宮殿鴉雀無聲。

    有那麽一段時間,“弗萊地獄”在他的生活中消失了。

    隨後,騎士迎來東部半決賽對活塞的第一場比賽。

    除了詹姆斯之外,騎士隊的其他人幾乎都在信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當大飛以“中國人也買鞋”和“我沒有良知”拒絕參與達爾富事件時,一些人暴跳如雷,但更多的人表示了理解,因為大飛就是這樣的人,人總是複雜的,大飛可以在休賽期為窮苦人舉辦慈善表演賽,可以擔任D.C的禁酒大使,但他也可以為了切身利益而無視所謂的種族滅絕的發生。

    而且,人們竟然因為弗萊表現得足夠“真實”而對他的“搖擺不定”產生厭煩。

    但這股球場上的壓力並不會擊垮詹姆斯,實際上,作為十年一出的球星,他和所有知名的超級巨星一樣,擁有彈簧般的性格,球場外的達爾富新聞仍然肆虐,球場上的“弗萊地獄”卷土重來,美妙的生活眼看著要被毀於一旦,而詹姆斯卻在之後的三場比賽裏越打越好,他就像當年的於飛一樣,察覺到了鐵桶陣的天然缺陷。

    “我對場上最好的球員在關鍵時刻不敢出手有意見,”TNT解說員查爾斯·巴克利說道。“如果我是場上最好的球員,我必須出手最後一球。這不是批評,而是事實。”

    在那裏,於飛和雄鹿隊已經等候多時。

    詹姆斯全程表現出色,卻在最後一刻因遭遇包夾而傳球受到外界的指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