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 | 1985年(乙醜)36歲(1/5)

作者:王剛字數:20624更新時間:2023-09-28 01:13:52

    《青鳥》reference_book_ids":[7267090247349963816,7222920245894188084,6895328701039250445]}],"4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67,"start_container_index":4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63},"quote_content":"《姐姐》reference_book_ids":[6994368330224110600]}],"6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6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5,"start_container_index":6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1},"quote_content":"《浮躁》reference_book_ids":[7163156161741458463]}],"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6,"start_container_index":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1},"quote_content":"《爸爸爸》reference_book_ids":[6941277596063648775]}],"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6,"start_container_index":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8},"quote_content":"《透明的紅蘿卜》reference_book_ids":[7224425549391727676]}]},"author_speak":"code":0,"press_status":1,"content":"  1月6日 新的一屆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會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巴金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1月 《小說評論》在陝西創刊,同時中國作家協會還成立了理論批評委員會。《小說評論》第1期刊出胡采《讓評論和創作同步前進——代發刊詞》, 閻綱《無題附錄的祝賀》,蒙萬夫《田野上莊重而深沉的希望之歌——評中篇小說〈初夏〉》,王汶石、陳忠實《關於中篇小說〈初夏〉的通信》、白燁《一九八四年若幹中篇小說爭鳴述評》,肖雲儒《第二次征服〈人生〉——從小說到電影》,陳孝英《關於文學批評的隨想》等作品。

    2月 阿城的中篇小說《孩子王》刊於《人民文學》第2期;馬原的小說《岡底斯的誘惑》刊於《上海文學》第2期。

    3月 劉索拉的中篇小說《你別無選擇》刊於《人民文學》第3期。

    同月 王安憶的中篇小說《小鮑莊》發表在《中國作家》第2期。同期發表莫言的小說《透明的紅蘿卜》。

    5月22至25日 陝西長篇小說創作座談會在西安召開。如何估計陝西長篇小說創作的態勢,肯定自己的特色,堅持自己的優勢,特別是如何總結經驗教訓,在成績中查找不足和差距,保持清醒的頭腦,在不斷地吸取生活營養、藝術營養的過程中進行自我調整,自我超越,在冷靜的反思中追求更高的創作境界,實現陝西長篇小說創作的新突破、新繁榮,構成了這次會議的總主題。

    5月 國際青年中國組織委員會在北京中國美術館主辦“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展”,揭開了“85美術運動”的序幕。隨後,“85新潮”開始興起,影響波及整個文藝領域,包括文學界馬原、格非、孫甘露等人的先鋒小說,陳東東、王寅、歐陽江河等人的先鋒詩歌群體;音樂界瞿小鬆、陳其剛、譚盾等人的先鋒音樂;電影界陳凱歌、滕文驥、何平等人的探索電影。

    同月 黃子平、陳平原、錢理群的論文《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表在《文學評論》第5期。

    同月 和穀的《市長張鐵民》在《延河》1985年5、6期發表,後獲1985— 1986年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獲。

    6月 韓少功的中篇小說《爸爸爸》、殘雪的小說《山上的小屋》刊於《人民文學》第6期。

    7月6日 《文藝報》發表阿城的《文化製約著人類》一文。由此,中國大陸開始興起“尋根”和“文化熱”並在隨後的兩年中達到高潮,海內外普遍將此視作繼“五四”以後規模最大的一次文化反思運動。同期,各大報刊發表了一係列關於“尋根文學”的文章,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韓少功的《文學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們的“根”》、鄭萬隆的《我的根》、鄭義的《跨越文化的斷裂帶》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