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章 春花秋實(1/5)

作者:劉戰英字數:58204更新時間:2023-09-28 01:15:45

    1、步入國際講壇的重要一步

    春播夏鋤,施肥澆水,趕早貪黑,精心嗬護,一粒汗珠摔八瓣兒,秋季的果實才會沉甸甸的。

    1997年10月7日,由全國綠化委員會主辦,天津市綠化委員會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綠化委員會承辦的“中國鹽堿地綠化造林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在開發區召開。

    這次研討會的課題,雖然是中國鹽堿地綠化造林與可持續發展,但與會代表除了來自全國各地從事鹽漬土綠化造林和園林建設的專家學者,還有來自加拿大、荷蘭、美國和泰國的城市園林綠化和鹽漬土改良的專家。這是一次國際性學術研討會。

    為了開好這次研討會,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司長魏殿生、處長梁寶君和天津“綠委辦”主任王世宏、副主任張傑和處長郭祥耆、副處長楊金樹等花費了大量心血,多次到開發區考察鹽堿地綠化成果,組織會議材料,安排會議日程,使整個會議開得井井有條,張弛相宜,氣氛熱烈而和諧研討會在開發區最先落成的金帆賓館三層橢圓形會場開幕。根據事先安排,與會代表隻有80人左右,可是實際參加會議的人數卻超過了120人,因為國內不少沿海省市對這次會議渴望值極高,爭相要求增加參加會議的名額。

    開幕式由林業部造林司司長雷加富主持,開發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和總公司總經理李國林致歡迎詞。李國林對開發區的鹽灘綠化一直很關心,隻要有研討會議一類的活動,他都撥冗參加,接見會議代表,對開發區的鹽灘綠化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原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良恕講了話,並就“21世紀我國農業科學技術發展趨勢與展望”做了論述。接著,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江澤會講了話,並就“世界及中國鹽漬土改良利用概況”做了重要發言。

    簡短的開幕式後,當天上午第一個發言的是張萬鈞。他所講的題目為《濱海潛淺水地區綜合治理規模綠化技術的研究》,那新穎的內容和獨到的見解以及不凡的建樹,贏得與會專家學者熱烈的掌聲。

    同時,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專家俞仁培做了題為《我國鹽漬土及其持續利用》、世界著名的城市規劃大師加拿大多倫多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安托尼·庫姆斯(Sjoerd E.A.T.M.Van der Zee)做了題為《土壤的鹽堿性:為植物生長提供的可持續條件》、泰國土壤學家亞麥克裏·普瑞姆(Somsri Arunm,Pramote Yamclee and Rungsun Im-Erb)做了題為《泰國東北部綠化對於土壤鹽分的控製》等20多位專家學者在研討會期間依次做了會議主題報告,並且還收到會議主題論文30多篇。

    在研討會實地考察參觀期間,時任開發區“工委”副書記,現任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工委”書記和“管委會”主任皮黔生,特地從深圳乘飛機趕回來,向與會代表介紹開發區優美的園林景觀,展示開發區鹽堿地綠化所取得的驕人成果。

    在整個研討會期間,開發區總公司副總經理張書忱和開發區“綠委”的同誌都傾注了很大的熱情。

    可以說,這次研討會,是張萬鈞步入鹽堿地綠化國際講壇的重要一步,也是他向世界展示鹽灘綠化成就的一個窗口為著使讀者一目了然地了解張萬鈞鹽灘綠化取得的成果。

    2、荷蘭土壤專家的“OK!”

    張萬鈞在鹽灘綠化上的斐然業績,不僅贏得國內權威人士的首肯和讚譽,而且也博得蜚聲遐邇的國外專家的注視和青睞。

    荷蘭著名的土壤專家、瓦赫寧根農學院係主任白瑞華教授,特地邀請張萬鈞到該院講學。

    張萬鈞之所以能夠得到白瑞華教授的賞識,是因為他到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學術交流與張萬鈞“過招兒”的結果。

    荷蘭王國位於歐洲西部,麵積為40884平方公裏。境內絕大部分為平原,全國24%的麵積低於海平麵,三分之一的麵積高出海平麵一米。所以,“荷蘭”的意思即為“低地”。不僅如此,荷蘭的海岸線長達一千多公裏。因此,荷蘭人以修堤築壩圍海造陸和排水洗鹽營造家園而著稱於世。時至今日,全國四分之一還要多的良田沃野就是通過長期修堤排水填築而成的。故而,在排水治理鹽堿上,荷蘭人也以其悠久而切實可行的經驗引以自豪。

    這位年近六旬的白瑞華教授,在大學時就攻讀土壤學,幾十年一直從事土壤改良的教學與研究,學識淵博,造詣匪淺,著述頗豐。

    張萬鈞第一次見到白瑞華教授,是他應邀到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土壤改良的學術交流。隻見他身穿質地上好的深灰色筆挺西服,雪白的襯衣領口紮一條絳紫色高級領帶,頭頂隻剩下稀稀疏疏的不多的頭發,卻梳理得極為規則,排列有序地罩在頭頂。從鬢角往後雖然頭發較多,卻銀白如雪。高挺的鼻子,深邃的藍眼睛,抬手投足與點頭微笑間,矜持中透著一副學者派頭,還依稀帶有歐洲上流社會的高傲。

    可是,隨著學術交流的深入,當白瑞華教授在張萬鈞的發言中得知他置身於的這座花園似的城市幾年前還是一片鹽灘時,心裏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同時,白瑞華教授又覺得匪夷所思和難以置信。

    這是因為,荷蘭的排水洗鹽,通常采取的傳統方式是先築壩造堤,滄海圍田,並通過閘門將海水抽走,然後用萊茵河的水注入其中進行浸泡,以此稀釋海泥中的鹽堿成分。待浸泡幾個月或一年以後,再用水泵和風車提排,將吸納海泥鹽分的水抽到海裏;之後,再注入萊茵河的水浸泡。如此循環往複,經過短則七八年、長則十幾年的時間,才將海泥改良成可種植植物的土地。

    可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在短短的幾年中,卻將十多平方公裏的昔日鹽灘改造成園林化的工業新城,這太不可思議了!

    然而,白瑞華教授疑惑也好,不可思議也罷,但眼前這片風景如畫的優美景觀卻不是虛幻飄渺的海市蜃樓,而是觸手可及的事實。

    本來,白瑞華教授是準備在開發區舉行的學術交流會上對中方的與會人員進行“啟蒙”教育的,他開始準備的講稿的內容,都是一些基礎性的知識介紹。

    當白瑞華教授聽了張萬鈞關於《鹽灘綠化經濟合理技術途徑的探討》的發言,又實地考察了裸露在地麵上的昔日的鹽灘,以及經過治理後的秀美園林,原來心裏構築的治理鹽堿技術的金字塔頃刻間轟然坍塌了,變矮了。他覺得,張萬鈞的鹽灘綠化技術,之於浸泡洗鹽改良土壤不啻於一場革命。想不到,中國在治理鹽灘上居然有如此先進的“絕活”和“奇招兒”!於是,他回到荷蘭後,邀請張萬鈞以“學術”交流的方式到荷蘭高級學府瓦赫寧農學院講學。

    荷蘭,以盛產鮮花聞名於世。坐落在鮮花一樣美麗的首都阿姆斯特丹的瓦赫寧農學院同樣繁花似錦。

    身穿深灰色西服的張萬鈞以沉穩、鎮靜的自信,在白瑞華教授的陪同下,站在牆壁上的大幅題版前,以問答的形式講解他是怎樣探索排鹽造綠之路以及如何製造新土源的技術途徑等等。

    白瑞華教授聽完張萬鈞以嫻熟的語言和精確的數據的縝密解答,抑製不住興奮地向張萬鈞直挑大拇指,發出由衷的欽佩:“OK!”頓時,學術交流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這發自以圍海造陸飲譽世界的荷蘭的高級農業學府的掌聲,既是對張萬鈞在鹽灘綠化中取得驕人業績的敬佩,也是對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的禮讚。

    3、致市“綠委”的一封信

    張萬鈞獲得“全國十大綠化標兵”的殊榮後,沸騰的心潮似波濤洶湧,久久難以平靜。

    這又是張萬鈞一個難以入睡的夜晩。或許是天氣分外晴朗,論月份,雖然不是滿月高懸,皎潔的月光似水銀瀉地,但是上弦月卻如同一鉤被天風吹彎的火炬,將藍寶石一樣的夜空映照得明亮而深邃。張萬鈞坐在書案前,凝神眺望著深潭似的夜空,雖然依稀覺得身上有一種盛夏衝涼的感覺,可是胸中的滾燙卻仍洗滌不去。漸漸,他覺得上弦月好似從雄渾的黛色山壁罅隙中奔瀉而出的一股清泉,飛流天降,珠玉四濺,將他那本不平靜的心潮拍擊得沸沸騰騰。此刻,他覺得淤積在心深處的千言萬語再也抑製不住了,於是便取出筆紙,伏在案邊,把滿腹的話語凝聚筆端,揮筆寫下致天津市“綠委”的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劄。

    市“綠委”並呈市領導:

    在紀念江澤民總書記“再建祖國秀美山川”重要批示兩周年之際,“全國綠委”在北京隆重召開“全國十大綠化標兵”表彰大會。我作為天津市的基層代表有幸參加了這次盛會,並作為“全國十大綠化標兵”受到了表彰和獎勵。當我站在人民大會堂主席台上,從國家領導人手中接過獎杯和證書時,我的內心很不平靜,光榮伴有內疚,壓力寓於責任,深感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

    1985年我調入天津開發區,一直從事鹽灘綠化工作。從那時起,我渴望和追求的目標就是想讓泰達、讓濱海新區綠起來,讓人們生活、工作在美好的環境中。我鍾情事業成功,淡泊個人名利。我從來沒有想過,我能在有生之年還獲此殊榮!麵對這樣一個現實,我深深知道,在天津開發區這個輝煌事業的綠化隊伍群體中,我隻是普普通通的“勞動者”,我所做的每一項工作,都是我份內的,責無旁貸的。我獲此殊榮,應歸功於改革開放政策,歸功於各級領導(包括建區以來的各屆領導),歸功於勤勞、善良、開拓、進取的開發區人。我是站在“泰達”這個巨人的肩膀上,代表泰達這個群體,接受了這樣高尚的榮譽!

    因此,我永遠不會忘記,十四年來,天津市開發區的各屆領導,麵對著這塊被國內外專家視為“綠色禁區”的鹽堿灘,以遠見卓識的決策,超前拓展鹽灘綠化事業,這在全國都是絕無僅有的;我也不會忘記,當我在人生旅途中受到挫折而困惑時,各級黨組織和領導,都伸出熱情之手,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心、關懷,使我那顆受傷的心靈得到了莫大的撫慰,從而激勵自己更加努力工作;我更不會忘記,在鹽灘綠化建設的過去和今天,全體鹽灘綠化工作者,視“綠色”為生命,為破解“鹽灘無綠”之謎付出了艱辛努力,這付出與收獲的反複輪回又給綠化事業注入了新的生命與活力……

    可以說,開發區綠化事業能有今天的“輝煌”,是改革開放的成果,是偉大群體工程的結晶。沒有黨組織的信任,沒有各級領導的支持,沒有一線員工的拚搏和進取,沒有開發區這片鹽土,我將一事。

    十幾年的鹽灘綠化生活,使我與綠色植物有了一種難以割舍的情結。當我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去,思考未來的時候,我不禁想起了清代著名詩人龔自珍的那句名言:“落葉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今後無論怎樣,我都將和過去那樣,情係“鹽灘綠化事業”,用自己這“春泥”來護“鹽灘綠化”這朵絢麗之花。特別是在自己被評為“全國十大綠化標兵”之後的這段時間裏,更深感壓力之大,責任之重。在成績和榮譽麵前,我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正確認識自己,永不驕傲,永不自滿,永不停步,盡最大努力為濱海新區、天津市的綠化事業做出貢獻。在這次表彰大會上,“全國綠委”獎勵我一萬元人民幣,我想把它捐給開發區共青團組織的“綠色希望工程”,讓它來之於綠化,又用之於綠化。

    最後,我代表鹽灘綠化工作者向您們對鹽灘綠化事業的關懷與支持,致以最誠摯的敬意。

    此致崇高的敬禮

    一名普通黨員:張萬鈞1999年8月10日

    4、“津綠委[1999]7號”文

    張萬鈞“致市‘綠委’的一封信”發出第六天,天津市綠化委員會以“津綠委[1999]7號”文下發了一個“關於開展向‘全國十大綠化標兵’張萬鈞同誌學習的通知”:

    各區縣、各重點部門綠化委員會:

    最近,全國綠化委員會做出決定,授予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園林綠化公司經理兼總工程師張萬鈞同誌為“全國十大綠化標兵”之一。他和另九位綠化標兵一道,站在人民大會堂主席台上從國家領導人手中接過了獎杯和證書。這是張萬鈞同誌的光榮,也是全市人民的光榮。為此,市委副書記房鳳友同誌批示:“請向萬釣同誌表示祝賀和感謝。我市還很少有人獲此榮譽,望再接再厲,為綠化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張萬鈞同誌長期從事鹽堿地區綠化工作,是我市開發區鹽堿灘綠化的創始人之一。他15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鹽堿灘綠化工作第一線。在開發區工委、管委會、總公司的領導下,他和他的同事們靠著對綠化事業執著的敬業精神,一絲不苟地科學實踐,把寸草不生的鹽堿灘建設成具有生態園林特色的渤海綠洲,使開發區成為我市生態園林式衛星城和改革開放的綠色窗口。

    他曾主持研究鹽堿地區綠化方麵屬於國家和市部級12個科研課題,取得2項發明專利,4項專利獎,獲得6項科技進步獎。他創立了“淺密式埋管高效排鹽”新工藝,攻克了淡水降鹽、防鹽堿化、海檔植物護堤、粉煤灰在鹽堿灘綠化應用、漢白玉碑體泛黃物清洗等十餘項關鍵技術。他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生態園林工業城區”的概念,組織實施了生態圈建設,以廢造綠、汙水淨化等,開創了鹽堿灘綠化可持續發展之路。鑒於他對鹽堿灘綠化做出的貢獻和取得的科技成果,天津市科委授予他鹽堿地綠化專家,國家人事部授予他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市綠委4次授予他為綠化先進個人,1993年他榮獲全國綠化獎章。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一項根本措施,是我市建設國際大都市的一項重要任務。自1981年鄧小平同誌倡導的、全國人大決定的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開展以來,我市每年近300萬群眾參加植樹造林活動,綠化造林取得顯著成果。

    在綠化國土、美化津城的偉大進程中,全市各區、縣、各部門湧現出一大批模範人物,張萬鈞同誌就是眾多綠化先進人物的傑出代表,是獻身祖國綠化事業的典範和全市人民學習的楷模。

    市綠化委員會號召全市人民和綠化戰線上的全體同誌向張萬鈞同誌學習。學習他艱苦奮鬥,頑強拚博,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學習他勇於開拓,敢於創新的改革意識;學習他勤奮實踐、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各級綠化委員會要以宣傳貫徹江澤民總書記關於建設祖國秀美山川的重要批示發表兩周年為契機,以落實市綠委第18次全體會議精神為目標,以宣傳學習張萬鈞同誌事跡為動力,動員廣大群眾,以實際行動投身於綠化造林、美化津城的偉大實踐,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建國50周年,迎接生態文明的21世紀。(筆者注:此文在引用時略有刪節)

    天津市綠化委員會1999年8月16日

    5、一則刊登在《濱海時報》頭版頭條的消息

    在天津市“綠委”發出向“全國十大綠化標兵”張萬鈞學習的通知半月有餘,1999年9月x日出版的《濱海時報》在頭版頭條位置刊登了一條醒目的消息。這條消息的眉題為:“天津開發區做出決定向‘全國十大綠化標兵’張萬鈞學習,工委書記張福林在表彰大會上號召全區幹部員工”,接著是黑體大字標題:“學習張萬鈞大膽探索,敢於創新,默默奉獻,艱苦創業精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