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六章 春蠶不老(2/5)

作者:吳一舟字數:16360更新時間:2023-09-28 01:58:52

    “大棚養蠶”改變的不僅僅是蠶業的經營模式,同時也改變了蠶農們的整體經營結構。因為養蠶塑料大棚一年中隻用了三五個月時間,其餘的時間蠶農們當然不會任其閑置,於是,又開辟出食用菌栽培、大棚蔬菜等綜合經營新路子。這種新的專業化經營結構與“桑基魚塘”、“蠶桑——湖羊”等傳統經營結構有異曲同工之妙,隻是更現代、更專業、更具規模。

    “專養雄蠶”技術是完完全全高新技術的產物,是蠶絲業領域的一項革命性新技術。因為雄蠶的飼料效率、出絲率和絲質等各方麵都要比雌蠶高得多,所以,如果能實現專養雄蠶,則經濟效益也會好得多。可是,長期以來,這隻能是蠶農們的美麗夢想,是蠶學家們追求的理想境界。沒想到,在中外科學家們的共同努力下,利用生物技術培育出了雄蠶品種,使這個夢想很快就要成為現實,可以說,離實用化隻有半步之遙了。

    與所有兩性動物一樣,正常的蠶品種都是雌雄各半的,而且蠶卵和小蠶都沒辦法分出雌雄,隻有到五齡時才能勉強認出性別,所以,在正常情況下要實現專養雄蠶幾乎是不可能的。

    俄羅斯科學家最先研究出一種叫“性連鎖平衡致死”的基因,也就是說,這種基因是與性別相關聯,擁有這種基因的品種,凡是雌性的,在卵期就會自然死亡,剩下的都是雄性卵,這樣,就可以實現專養雄蠶的目的。雖然損失了一半的蠶卵,但與專養雄蠶獲得的巨大效益相比,這點損失是微不足道。

    俄羅斯科學家雖然研究出了這種技術途徑,但沒能使它實用化。我國科學家引進這種技術後,又利用轉基因技術把平衡致死基因轉移到常規蠶品種中,培育出一係列雄蠶品種,基本達到了實用化目標。

    之所以說離實用化還有半步之遙,是因為接著還要研究一係列與雄蠶品種相適應的飼養技術和雄蠶絲的利用機製,如果還是用常規技術飼養,把雄蠶絲與常規絲混在一起利用,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經濟效益。一項新技術從發明到實用推廣,中間所要付出的艱苦努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天然彩色絲的生產也是千百年來蠶人們所夢寐以求的,更是崇尚環保和生態的當代人所追求的,現在,也將成為現實。

    盡管自古以來就有天然彩色繭蠶品種存在,要實現天然彩色絲其實並不簡單。根本原因在於過去所有彩色繭的天然色素都存在於絲膠中,一經繅絲,絲膠溶解在水裏,彩色也就沒有了。而現在我們所談的天然彩色絲,其最有價值之處就在於通過生物工程技術,使天然色素轉移到絲素蛋白中,它是不會褪色的,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天然彩色。

    這件事的意義可是非同一般。要是所有纖維都能做到天然彩色的話,那就意味著人類有可能告別繁瑣複雜、嚴重汙染環境的印染業,這可是個功德無量的大好事啊。更何況,現代人既要漂亮,又要追求純天然,試想一下,一件色彩繽紛的服裝,居然沒有接觸過任何化學染料,這對現代人的吸引力有多大?

    當然,與“專養雄蠶”技術的道理一樣,天然彩色絲要完全實用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為,現有的彩色絲品種隻有粉紅、粉黃、粉綠等不多的幾種顏色,最多隻能做一些特色產品,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色彩需求,離告別印染業的目標則差得更遠。不過,畢竟已經邁出了最關鍵的第一步,相信天然彩色絲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燦爛。

    同樣通過利用生物技術,彩色棉品種也已經誕生。同樣也遇到了相似的問題,彩色棉品種不多,色彩不夠鮮豔,所以,彩色棉產品並沒有得到市場的重視。彩色棉的遭遇也在提醒我們,光有燦爛的未來遠遠不夠,市場是最務實的,重要的是要拿出真正過硬的新產品。真的不容易哎!

    相比之下,在繅絲和織造上的新技術,其成熟度要大得多,已經完全達到了實用化目標。

    自動繅絲機已經得到了全麵推廣。可以說,繅絲女工已經徹底告別了過去那種艱辛的工作條件,腫脹的雙手再也不用整天泡在滾燙的水裏,僵直的雙腿再也不用整天站在繅絲機前,而繅絲的速度和繅絲的質量卻比以前大大提高。

    噴水織機徹底改革了傳統織造原理,告別了機梭來往穿梭不止的曆史,也告別了震耳欲聾的織造聲,既大大提高了織造質量和速度,又改善了工作環境,傳統織機已不可同日而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