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章(1/5)

作者:周梅森字數:10704更新時間:2023-10-03 22:49:59

    拒馬峽在群山環抱之中,因地勢險要而得名。峽南是虎踞關,峽北為一線天,東西皆是懸崖絕壁。峽中有個五百來戶人家的村落,叫作點金地。

    據當地老人說,點金地這村名係乾隆爺欽定。

    乾隆爺南下巡幸,駕臨鳳鳴,趕巧峽中出了個新科舉子,奉昭迎駕。乾隆爺問起峽中情形,舉子便道,峽中有良田坡地三千畝,五穀豐登。乾隆順口說,“實乃點金之地也”。

    皇上金口玉言,這村落自此便叫點金地了。

    光緒年後,世道日衰,點金地成了曆年巨匪的巢穴,先後出過欽匪金菩薩,滾地龍萬大發子,如今又出了個大名鼎鼎的徐福海。

    徐福海原是山外人,隻因吃了官府的冤枉,率著幾十個族裏弟兄進了山。那時,占著點金地的是萬大發子,萬大發子和徐福海不和,終致翻臉。徐福海一怒之下,帶著族裏弟兄遠走高飛,去了河口的黑龍溝。

    這一走就是數年。

    去年春天,萬大發子吃參吃死了,手下弟兄互不服氣,才又把徐福海請了回來。徐福海這次回來已非當日可比,嘯聚身邊的人馬不下三百之眾,毛瑟快槍也有了幾十杆,任誰也難以撼動了。

    細說起來,拒馬峽實有三派。

    一派以徐福海為首,勢力最大;一派以點金地老人為主,首領人稱二先生,也有幾十杆槍,百十口人;還有一派,人馬原是民團李司令的部下,當家的名號“快槍王三”,大家隻叫他三閻王,人手不多,卻最是凶悍。

    三閻王天不怕,地不怕,任誰不服,隻服徐福海。這倒不是因為徐福海如何了得,而是因為徐福海救過他的命。

    幾年前三閻王酒後滋事,殺人被拘,官府將他懸於站籠中示眾三日,且定好三日後槍斃。偏巧,徐福海帶著一幹弟兄進城去耍,殺了官兵十二口,救下了等著挨槍的三閻王。三閻王當下便想隨徐福海去闖世界,隻因家中尚有八十老母,未得走成。待老母亡故,再去找徐福海,已不知徐福海潛臥何方了。於是,三閻王便和起辦刀會的李司令攪到了一塊。

    李司令開初不是司令,自稱刀會點傳師,後來刀會變做民團,做了民團團總;民團勢力鬧大,才自封了個司令。三閻王雙手能使快槍,李司令十分看重,便先叫他做團副,待自個兒封了司令,又把三閻王栽培為副司令。

    前年冬天,孫旅長要打鳳鳴,三閻王和李司令也把人馬拉上去了。一打就打成了,三閻王甚是得意,已想著要請人去尋徐福海來城中坐坐,一來謝恩,二來敘舊。不料,孫旅長不是東西,竟要繳民團的械。李司令大怒,讓弟兄們備家夥開打。這一打打慘了,李司令挨了炮彈,幾日後送了性命,手下的弟兄也作鳥獸散。

    三閻王無路可走,這才輾轉進山奔了徐福海。徐福海收下了三閻王,也一並收下了三閻王帶來的弟兄,當日拉著點金地的二先生,設案熏香,結為盟兄弟。

    徐福海居長,做了大哥;二先生小徐福海三歲,做了二哥;月份比二先生小的三閻王便是小弟。

    三閻王進山最晚,又欠著徐福海一命之恩,自然對搶掠之事最為賣力。但凡有出山的活計,總是當仁不讓。就連原本瞧不起三閻王的二先生都說,三老弟是條好漢,生就個殺富濟貧的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