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九章 楊齊軍營(1/2)

作者:帝鴻軒轅字數:4754更新時間:2019-10-22 06:56:54

    第二天清晨,綏德州城外西南方向,就傳來密集的槍炮聲,楊齊親自帶隊,全軍出動一陣猛打,將李添福運來的輜重火藥軍需等物運進大營。

    

    楊齊的軍營外圍防禦,從五十米開始每隔五米,就有一層防禦圈,最外圍的是一圈現築的一堵矮牆,高隻到膝蓋骨的位置,在矮牆的裏側則是一個深挖的壕溝,底下也是齊膝蓋骨的深度,這種矮牆每隔十米就是一層,兩堵矮牆中間散布的都是鐵蒺藜,古人腳上穿的大多都是草鞋,好一點的是布鞋,隻有官軍的官員才有皮靴穿,即便如此,鞋底也是無法阻擋這些鐵蒺藜的,隻要一腳下去,準保紮破腳麵,中招後再一倒地,鐵蒺藜的刺都是三棱刺,會造成傷口大麵積出血,那這人就再也不能站起來了,再配合地麵上的草叢掩蓋,以及戰場衝鋒的態勢,可謂是一條毒計,也隻有楊齊大量出產鐵礦,才有如此手筆,換做其他人,可是用不起如此密集的鐵蒺藜的。

    

    營房內部防區,也是按照品字陣型搭建,兩個口字一致對外,最後一個作為中軍大營隨時支援前方陣地,背靠綏德州城,進可攻,退可守,另外他還名人在營區內搭建了幾處高台,尤其是在兩個前線陣地,上麵搭建三層高台,可以形成上下交叉火力網,最上層還可以作為炮台,及了望的功效,雨天還可以起到遮擋雨水,防止火繩、火藥受潮不能開槍等等功能型建築,就地取材,建造簡易,這在以後也成為了楊齊建立陣地的標配,兩個陣地的中間位置還留出了間距在一裏地的通道,可以直插中軍楊齊的大營,可這個通道雖然可以直達楊齊的中軍大纛,可是兩側的軍營陣地,卻同樣在這裏可以形成交叉火力網,而且火力更加密集。

    

    楊齊在中軍的正前方一百米處,在這裏埋下了不少,由手榴彈製成的簡易地雷,其實很簡單,就是找來一個小木棍,將手榴彈的拉線引出來,係在木棍之上,然後將引線抻直,再分別將手榴彈以及木棍埋入地下,這樣隻要有人在上麵經過,絆倒了引線,那麽手榴彈就相當於被人“拉”開了引線,裏麵的磷就會因為被快速的摩擦力瞬間點燃,手榴彈就會爆炸,這就是最簡單的翻版地雷了。

    

    其實在明朝的《火器紀要》裏麵早就有過記載,明朝就誕生了“手榴彈”,即開花彈,俗稱“萬人敵”,隻不過因為火藥的威力,製作的有一些笨重,不適合投擲,但適合守城,“紀要”裏麵還記載了明朝時期的“地雷”,以及明朝是曆史上最早使用水雷的國家,隻是朝廷後期,內憂外患,吏治貪汙腐敗嚴重,戰亂不斷,火器的研究已致中斷,再後來滿清朝廷不重視火器科研的研發投入,所以我國的熱武器開發與研究就到明朝後期停滯不前,直到民國以後。

    

    當然以上內容楊齊根本不知道,即便是簡易翻版的“手榴彈”地雷,也是從八路軍那裏學來的“電視劇”,也算得上是活學活用了。

    

    楊齊的前方陣地每個陣地放了六百士兵,以六十人為一隊,每個陣地又分為十個小隊,每一隊都由一名小旗官統領,最後再交在總旗官統禦,為什麽要以六十人為一隊?那是為了方便排槍射擊,每排十人,從第一排輪到第六排,正好一分鍾,這樣無論是新兵還是老兵,都可以輕鬆完成快速裝填射擊,如果全員都是老兵組成,一分鍾內可以輕鬆完成兩輪射擊,甚至是兩輪半的射擊速度,這也是因為楊齊擴軍速度太快所致,隻有采用這種編製,才更加方便排槍射擊的陣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