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章 把握機遇——讓成功與機會真情相約(2/5)

作者:文錦字數:51152更新時間:2023-09-28 07:40:35

    縱觀曆史,一個音樂創作者貝多芬,卻失去了聽覺能力,現實的殘酷總是讓人無奈的。但在旁人看來,此時打退堂鼓,另擇一番事業才是明智的選擇,但在這種情況下,他絲毫沒放棄自己深深熱愛的事業,而是用非凡的勇氣抗禦了生命的打擊,拒世俗的看法於門外,和著人們的嘲笑發誓要“扼住命運的喉嚨”。結果他成功了,譜寫出了創世佳作——《命運交響曲》。他的名字響遍了全世界,最終成了德國乃至世界著名的音樂家。

    如果貝多芬無堅定的信念,無對事業的熱烈追求,又何來今日的成果?當時他若輕言放棄,這不經意的一句話肯定會扼殺了世界音樂史上的一位奇才了。當然,不輕言放棄也需要擁有一份人人敬畏的勇氣。

    不要輕言放棄,因為上帝隻把機會留給最後的堅持者!不要輕言放棄,請找回從前的自信,努力拚搏,不懈地前進!不要萎縮!不要彷徨!因為最強的敵人就是你自己!

    機遇來於再堅持一下

    在前進的困境中,能否堅持堅持再堅持,是一個無論從事何種事業的人能否成功的一個分界線。下邊這個故事就是隻差最後一步沒邁而喪失了巨大財富的事兒。

    美國馬裏蘭州的一個青年農夫戴比,曾經被卷入橫掃美國的淘金狂的旋風。他賣掉全部家產,到科羅拉多州的礦山去尋覓黃金夢。結果,他真的發現了優秀的金礦。他保守秘密,馬上返鄉說服朋友,籌措資金購買開鑿器具,再度趕赴現場。

    眼看自己開采的金礦石一車車地運到精煉所煉出金子,戴比高興極了。他估計再繼續運二三次就可撈回全部資本了。這時候,金礦竟忽然涸竭。戴比拚命地鑿掘,但再也掘不出金礦石。

    他終於跌入失望的深淵,把開鑿器具當做廢鐵賣給舊貨商,頹然返回故鄉。後來,為了清償債務,他付出了莫大的辛勞。

    而收買開鑿器具的舊貨商人,竟是一個腦筋靈活的人,他雇用一個礦山技師,到現場作專門性的勘察,結果發現戴比所發現的是斷層礦脈。他馬上雇用礦工從戴比放棄的地方再掘下去,果然掘不到幾公尺就出現蘊藏量豐富的金礦脈。這個舊貨商因此變成了百萬富翁。這不是傳說,而是個事實,是根據勘查找到“寶山”的史實。戴比雖然進入寶山,但因缺乏專門知識,竟未能“百尺竿頭,再進一步”而放棄掌中的寶珠。他從報紙上獲悉真相後,頓足捶胸,垂頭喪氣,但已經追悔莫及了。

    但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了不起在於他跌倒後的爬起。

    他後來進入一家人壽保險公司當勸誘員,充分活用了他那慘痛的教訓。每次他勸誘失敗時,他就在心裏叫喊:“我就是因為疏忽了最後一步,所以不能抓到近在咫尺的黃金!這次,即使被拒絕兩次、三次,乃至十次也不會灰心了!”他抱著這種意誌和耐心,深深體會到推銷的要訣,結果竟打破一個月勸保百萬美元的紀錄,終於挽回在礦山丟失的財富。

    當成功離我們隻有一步之遙時,放棄就是失敗,堅持就是成功。因此自立者決不能放棄最後的努力。

    每一次成功都來之不易,每一項成就都要付出艱辛。對於誌在成功的人而言,不論麵對怎樣的困境,多大的打擊,他都不會放棄最後的努力,因為,“勝利往往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實業家哈默踏上了利比亞的土地。利比亞國王伊德裏斯一世在王宮的宴會上對哈默說:“真主派您來到利比亞。”這話表示了這位胡子全白的國王對哈默這位世界出名人物的尊重與敬佩。

    哈默到了利比亞才發覺,除了美國為維持其轟炸機基地而支付的費用外,利比亞幾乎無其他外來財政資助。在早年意大利占領期間,墨索裏尼為尋找石油花費了千萬美元而一無所獲。埃索石油公司也花費了數百萬美元,打了好幾口井仍不出一點油,隻好打道回府。另外還有殼牌公司,耗資數千萬美元打出的全是廢井,法國石油公司在這裏也無收獲。

    隻是當埃索公司準備撤離時卻打出了一口油井,於是許多人又重新對利比亞這塊土地產生了興趣,認為說不定這裏是一塊聚寶盆。

    哈默到達利比亞時,正值利比亞政府準備進行第二輪出讓租借地的談判,出租地大多是原先某些公司所放棄的地域。根據利比亞法律,各國的石油公司應盡快開發其租得的地域,如開不出油,就須將部分租借地歸還利比亞政府。

    談判開始後,來自九個國家的四十多個公司參加了投標。這些公司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財大氣粗的國際性大石油公司,像埃索、美孚、殼牌等公司;第二類是像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這樣的二梯隊,它們的規模較小,但具有行業經驗,利比亞也希望其參與競爭;第三類是一些投機性的轉包公司,希望得標後再轉手賣出,以從中漁利。

    盡管哈默同伊德裏斯國王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係,但公司的規模還是很有限的。哈默與匆匆趕來的董事們分析了第二輪談判的形勢,在四塊租借地上投了標。等到開標時,哈默得到了其中的兩塊。一塊是被殼牌等幾家組成的“沙漠綠洲”財團認為無望出油而放棄的地塊;另一塊是莫爾比石油公司耗資百萬美元探出盡是幹井而匆匆撤走的地塊。

    哈默對得標的兩塊地並不很滿意,但他還是下了大本錢,立即開始打井。剛開始,公司在第一塊租借地打的頭三口井滴油不見。西方石油公司第二大股東裏德堅持要撤出利比亞,說:“這裏不是我們這樣的小公司應該落腳的地方,已扔了500萬美元,還能扔得起多少?”

    這是一番經驗之談。小公司不可能花大本錢開采這種沒有幾分把握的地塊,但是哈默的第六感覺卻促使他堅持在這裏紮下去,他認為不應該放棄最後的努力。

    幾周後,西方石油公司的一台鑽機在幾家大石油公司所放棄的地塊下麵鑽出了油,接著又打出了八口油井。而且這是一種異乎尋常的高級原油,含硫量極低,每天可產10萬桶原油。更重要的是,這個奧吉拉油田在蘇伊士運河以西,產出的石油通過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不到10天就可以運抵石油奇缺的歐洲國家。而當蘇伊士運河不通時,大量的阿拉伯石油隻有被迫繞道好望角,曆時兩個月才能運抵歐洲。

    與此同時,哈默的好運氣又在第二塊租借地上出現了。西方石油公司利用新的地震勘探技術,僅耗資100萬美元就打到了一口珊瑚礁油井,不用油泵,石油也會無休止地噴湧而出。不久又打出了第二個日產7.3萬桶原油的珊瑚礁油井。

    至此為止,哈默這個規模不大的西方石油公司竟成了利比亞最大油田的主人。他得到了比奇特爾公司的支持,著手進行一項耗資達1.5億美元的油田開發計劃。他要鋪設一條耗資巨大的輸油管道,全長130英裏,日輸送原油100萬桶,是利比亞境內最大的輸油管。

    哈默這種“追求目標,不放棄最後的努力”的執著精神,是我們每個創業者必須學習的。淺嚐輒止、遇難就退,是創業的大忌,也是人生失敗的致命原因。

    自己拯救自己,需要不停地追求,需要不斷地努力,更需要無論多麽艱難也絕不放棄。

    找準目標,獲取機遇

    一流的目標,造就一流的人生;追求人生卓越的大目標,會讓生命之火燃燒得更旺。實現人生的大目標,需要鍥而不舍地努力,需要永不言敗的執著,需要矢誌不渝的毅力。擁有人生的大目標,就會擁有無窮的成功機遇。你可以有很多目標,但是你一定要有一個核心目標。一旦你確立這個核心目標後,就要全力以赴朝這個目標去做。

    設定目標,付諸行動

    一個人沒有目標,就像一艘輪船沒有舵一樣,隻能隨波逐流,無法掌握方向,最終擱淺在絕望、失敗、消沉的海灘上。隻有確實地、精細地、明確地樹立起目標,你才會認識到你體內所潛藏的巨大能力。有了清楚的目標,你就能夠在一兩年之內完成一般人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才可能達到的成就。

    人們失敗的原因之一經常是人的行動茫然無所適從,相反,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逐步實現了一個有意義的既定目標。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亞海岸籠罩在濃霧中。在海岸以西21英裏的卡塔林納島上,一個34歲的女人涉水下到太平洋中,開始向加州海岸遊過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個遊過這個海峽的婦女。這名婦女叫弗羅倫絲·查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是從英法兩邊海岸遊過英吉利海峽的第一個婦女。那天早晨,海水凍得她身體發麻,霧很大,她連護送她的船都幾乎看不到。時間一個鍾頭—個鍾頭過去,千千萬萬人在電視上看著。有幾次,鯊魚靠近了她,被人開槍嚇跑。她仍然在遊。在以往這類渡海遊泳中她的最大問題不是疲勞,而是刺骨的水溫。15個鍾頭之後,她又累又冷。她知道自己不能再遊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親和教練在另一條船上。他們都告訴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棄。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濃霧什麽也看不到。

    幾十分鍾之後——從她出發算起是15個鍾頭零55分鍾之後——人們把她拉上船。又過了幾個鍾頭,她漸漸覺得暖和多了,這時卻開始感到失敗的打擊。她不假思索地對記者說:“說實在的,我不是為自己找借口。如果當時我看見陸地,也許我能堅持下來。”

    人們拉她上船的地點,離加州海岸隻有半英裏!後來她說,令她半途而廢的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而是因為她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隻有這一次沒有堅持到底。兩個月之後,她成功地遊過同一個海峽。她不但是第一位遊過卡塔林納海峽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紀錄還快了大約兩個鍾頭。

    查德威克本來是個遊泳好手,但也需要看見目標,才能鼓足幹勁完成她有能力完成的任務。當你規劃自己的成功時千萬別低估了製定可測目標的重要性。

    曾經有這樣一則報道:有300條鯨突然死亡。這些鯨在追逐沙丁魚時,不知不覺被困在一個海灣裏。弗裏德裏克·布朗·哈裏斯這樣說:“這些小魚把海上巨人引向死亡。鯨因為追逐小利而暴死,為了微不足道的目標而空耗了自己的巨大力量。”

    沒有目標的人,就像故事中的那些鯨。他們有巨大的力量與潛能,但他們把精力放在小事情上,而小事情使他們忘記了自己本應做什麽。

    一次性商品之父馬塞爾·比克的經營哲學的基礎是他著眼於大眾市場的長期需要。他確立一個目標,就會不屈不撓地集中精力實現這個目標。

    馬塞爾·比克發明了一種一次性使用的或者說使用後可丟棄的圓珠筆。他花了兩年時間開發一種價廉但非常可靠的筆,於1950年獲得成功,並試圖把一次性使用的圓珠筆的發明出售給當時主要的製筆商。他們拒絕了他的建議,這是司空見慣的。他們說,他根本不了解複雜的世界銷售體係的微妙之處。他隻有三種選擇:忘了自己的想法,隻當沒有這回事;自行製造這種產品,並向小型批發商出售;建立他自己的製筆公司和銷售係統。比克在這三種選擇麵前,遵循第一流企業家的傳統,決心創造他自己的品牌,建立他自己的銷售係統。他的明確目標後來使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許多人都犯著一個同樣的錯誤,對生活提供的巨大的財富,隻能收獲到一點點。盡管未知的財富就近在眼前,他們卻得之甚少,因為他們沒有目標,隻能盲目地、毫不懷疑地跟著圓圈裏的人群無目的地走。

    做想當將軍的士兵

    成功人士能把握現在,在現實中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正如希拉爾·貝洛克說:“當你做著將來的夢或者為過去而後悔時,你唯一擁有的現在卻從你手中溜走了。”

    雖然目標是朝著將來的,是有待將來實現的,但目標使我們能把握住現在。為什麽呢?因為這樣能把大的任務看成是由一連串小任務和小的步驟組成的,要實現任何理想,就要製定並且達到一連串的目標。每個重大目標的實現都是幾個小目標小步驟實現的結果,所以,如果你集中精力於當前手上的工作,心中明白你現在的種種努力都是為實現將來的目標鋪路,那你就能成功。

    合理的目標能幫助我們事前謀劃,它迫使我們把要完成的任務分解成可行的步驟。要想繪製一幅通向成功的交通圖,你就要先有目標。正如18世紀發明家兼政治家富蘭克林在自傳中說的:“我總認為一個能力很一般的人,如果有合理的目標,是會有大作為的。”

    有個名叫布羅迪的英國教師,在整理閣樓上的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練習冊,它們是皮特金幼兒園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題目叫:未來我是——

    他本以為這些東西在德軍空襲倫敦時,在學校裏被炸飛了。沒想到,它們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裏,並且一躺就是50年。

    布羅迪順便翻了幾本,很快被孩子們千奇百怪的自我設計迷住了。比如:有個叫彼得的小家夥說,未來的他是海軍大臣,因為有一次他在海中遊泳,喝了3升海水,都沒被淹死;還有一個說,自己將來必定是法國的總統,因為他能背出25個法國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學最多的隻能背出7個;最讓人稱奇的,是一個叫戴維的小盲童,他認為,將來他必定是英國的一個內閣大臣,因為在英國還沒有一個盲人進入過內閣。總之,31個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繪了自己的未來:有當馴狗師的,有當領航員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