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章 危機轉身——讓機遇瞄準成功的方向(3/5)

作者:文錦字數:47370更新時間:2023-09-28 07:40:36

    原來那架價值數千美元的鋼琴,標價牌上偏偏少了一個零!這顯然是製作標價牌的工作人員粗心大意所致。

    那位顧客當然是聰明的,但是那位經理無疑更顯聰明!

    那些在同類中脫穎而出獨領風騷的企業,不惜一擲千金地大做特做廣告,而那位總經理,卻能將錯就錯,極其巧妙地達到了這一目的,其效果也許更好。果然,這家商場因為這件事而樹立起“信譽好”的形象,生意越來越紅火,利潤逐年上翻,那個錯誤的“零”也因此造就了一個好的結局。

    看來,在真正聰明人的眼裏,錯誤也是機會,錯誤也能變廢為寶。

    一個人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在探索未知領域和發明創造、乃至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關鍵在於要變壞事為好事。犯錯誤後能反省,能改正錯誤,這不僅是一個人的品質表現,也是一個人發掘創造才能的保證,因為抓住機會正是這種綜合效應的利用。

    錯誤往往是正確的先導,那些怕犯錯誤的謹小慎微者,很少能有前所未有的創見與成就。

    錯誤本身並不可怕,怕的是人們自以為錯誤的心理,碰到錯誤就認定是錯誤,不再去做過多的努力。其實,在犯錯誤的時候,機會或許已經悄然來到你的身邊,你一定要分辨清楚,主動改正錯誤,才能抓住這來之不易的萬分之一的機會!

    逆境中的機會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機會也不總是順風而來,蘊藏在逆境中的機會永遠都是非常巨大的,足以改變人的一生,所以,任何時候,對於逆境都應該抱著一種樂觀和歡迎的心態。

    事實上,任何逆境裏邊都孕育著機會,而且這種機會的潛能和力量都是十分巨大的,那些善於抓住機會的老手,十分樂於在逆境中生存,因為他們知道,逆境將把他們推向又一個更高的起點。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也是因為逆境而改寫了自己的一生。

    1892年,羅曼·羅蘭與巴黎上流社會的資產階級小姐克洛蒂爾特·勃來亞結婚。由於社會地位不同,思想基礎不一樣,到1901年初,兩人離異,結束了同床異夢的痛苦生活。

    告別了上流社會之後,羅曼·羅蘭在經曆了一段刻骨銘心的痛苦經曆後,終於沉下心來開始了他夢寐以求的文藝創作。他一個人住在簡陋的公寓裏,埋頭寫作,曆經三年,發表了《約翰·克裏斯朵夫》的第一卷,又過了九年,終於完成了這部宏偉巨著。

    試想,如果沒有這段痛苦破碎的婚姻,羅曼·羅蘭怎能有日後輝煌的成就呢?

    為什麽逆境也能夠產生機會呢?因為順境和逆境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環境本身是無情的,但也是公正的,它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環境雖然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但是人對於環境卻有主觀能動性。每個人都可以努力去改變環境,到一定時候,逆境也可能轉化為順境,也就是說人在逆境的情況下,也可能獲得成功的機會。

    事實上,在機會出現的全過程中,順境和逆境往往是交錯出現的,今天碰到的順境,明天有可能就成逆境。所以,要想抓住機會,必須能夠在順境中揚帆鼓浪,能夠在逆境中避短揚長。

    人在逆境,生不逢時,意誌堅強者發奮努力,不時改變著環境,機會不斷出現;意誌薄弱者卻隻能抱怨環境,無為而終。逆和順是矛盾的兩個方麵,逆境可以使機會夭折,也可以使機會出現;順境理應為機會出現提供良好條件,但搞得不好,同樣也可以使機會夭折。

    每個有誌成為抓住機會的人們,不應為生不逢時而讓成功的機會溜走,也不應為命運的磨難而讓成功的機會埋沒,在我們麵前出現的逆境隻是在人生道路上所必然遭到的困境,它是完全可以擺脫和克服的。

    人們在生活麵前有種種美好的向往,總是希望前麵有著廣闊的天地。然而,人生的道路不可能像長安街那樣平坦筆直;成就功名不會像月下漫步那樣輕鬆取得。在每個人的成才機會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來自先天、來自自然、來自社會的各種挫折,諸如家境貧寒、身體殘疾、環境艱苦、蒙受冤屈、橫遭壓製等等,由此看來,一時處於某種逆境當中也是不足為怪的。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為了求得真知,常常舍生忘死,即使在斷糧被困,落入深潭差點淹死的絕境中,仍矢誌不渝,終於完成了80萬字的巨著——《徐霞客遊記》。

    真正有誌的人,總能在逆境中發揮自己的才能,錘煉自己的意誌品質,在逆境中抓牢機會,從而改寫自己的命運。

    人生中的逆境,不過是漫長人生中的幾道曲折、幾個漩渦,要善於在逆境中逆流而上,開創新的天地。

    在一個人的成才道路上,不可能都是廣闊平坦的路,既有順境,又有逆境。一帆風順的成功者在曆史上是很少的,更多的成功者反倒是在逆境中探索前進的。

    高爾基曾在老板的皮鞭下,在敵人的明槍暗箭中,在饑餓和傷殘的威脅下堅持讀書、寫作,終於成為世界文豪。

    富蘭克林在貧困中奮發自學、刻苦鑽研,進取不息,成為近代電學史上的奠基人。

    可見,成功人士們或是煎熬於生活苦海,或是掙紮於傳統偏見,或是奮發於先天落後,或是掘起於失敗之中,他們最終得以成功的秘訣在於朝著預定的目標,砥礪於各種難以想象的逆境之中,奮戰逆境,知難而上,終於成為淬火之鋼,經霜之梅。反之,這些人如果無法在逆境中生存,又怎麽獲取成功的機會呢?

    身處逆境中的人,隻要你有一顆執著之心,逆境在你的眼裏,也會成為一種機會。

    吃小虧撿大機遇

    生活中很多的不快樂是因為自己吃了虧,其實隻要你改變想法,吃虧也是一種快樂的事情,因為吃虧就是占便宜。

    你一定要相信吃虧就是占便宜這回事。做事不要期待太多的回饋,能有這種心態,你就能保持快樂之心。

    有一個年輕人大學剛畢業就進入出版社做編輯,他的文筆很好,但更可貴的是他的工作態度。

    那時出版社正在進行一套大書的編輯出版工作,每個人都很忙,但老板並沒有增加人手的打算,於是編輯部的人也被派到發行部、業務部幫忙,但整個編輯部隻有那個年輕人接受老板的指派,其他的都是去一兩次就抗議了。

    他說:“吃虧就是占便宜嘛!”

    事實上也看不出他有什麽便宜可占,因為他要幫忙包書、送書,像個苦力工一樣!

    他真是個可隨意指揮的員工,後來他又去業務部,參與直銷的工作,此外,連取稿、跑印刷廠、郵寄……隻要開口要求,他都樂意幫忙!

    “反正吃虧就是占便宜嘛!”他這麽說。

    兩年過後,他自己成立了一家出版社,做得還不錯。

    原來他是在吃虧的時候,把一家出版社的編輯、發行、直銷等工作都摸熟了,他真的是占了便宜啊!

    現在他仍然抱著這樣的態度做事,對作者,他用吃虧來換取作者的信任;對員工,他用吃虧來換取他們的責任心;對印刷廠,他用吃虧來換取品質……

    他這下真的占到了便宜!在甘心吃虧的心態下,他得到了機遇。當然,他也因吃虧而得到了更多的快樂。

    吃虧就是占便宜!尤其是年輕人更應該記住這一點,這是你積累工作經驗,提高自己做事能力,擴大人際關係網絡的最好辦法,如果樣樣想占便宜,那最後一定會吃虧,而且還可能吃大虧。想占便宜拿點兒好處,這是人性,問題是聰明人不隻你一個,當每個人都想占點便宜的時候,最後到底是誰占了便宜?

    吃虧就是占便宜,這是快樂生活的大智慧。

    有一個青年,他向一個富翁請教成功之道。富翁拿了三塊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麵前:“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選哪塊?”

    “當然是最大的那塊!”青年絲毫沒有猶豫地回答。富翁笑了笑說:“那好,請吧!”富翁把那塊最大的西瓜遞給了青年,而自己吃起了最小的那塊。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隨後拿著書桌上的最後一塊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麵前晃了晃,大口吃了起來。青年馬上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雖然不比青年的瓜大,卻比青年吃得多。如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麽富翁占的利益自然就比青年多。

    你發現眼前的利益就是最大和最好的,而等到你把事情做完後才發現原來還要耗費那麽多的精力和時間。而如果用同等的精力和時間去做別的事情,雖然一下子沒有那麽大的利益,但是做的事情卻多得多,總利益也比做一件事情要來得多。這件事就告訴我們,要想使一個企業有大的發展,管理者就要有戰略的眼光,要學會放棄,也隻有懂得放棄眼前的蠅頭小利,才能獲得長遠的大利。

    還有這樣一件事,有一位不善於言辭的博士生,畢業後拿著電腦專業的博士證書去求職,但沒有一家公司聘用他。後來他以退為進,在求職時索性不再出示最高學曆證書。不久,有一家電腦公司願意聘用他,職務是程序設計師,但報酬並不高。這些他並不以為然,在上班時依然十分勤奮認真,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而且對公司的發展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建議,並獨立開發出幾個具有推廣價值的軟件,所以受到了上司的賞識,提拔他為副總經理及管理公司的技術開發工作。

    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有大部分的畢業生在擇業之初會希望進入大公司,薪資也相對要求較高,通常較不願意屈居於小企業或者低收入,總是害怕埋沒自己的才華,難以得到提拔重用。但是,如果能以退為進,放下自己的身段,往“低處”走,找到適合並能充分發揮個人才華的基層工作,在基層的崗位上努力奮進,在接受磨煉和考驗的同時,必能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假如當你擔任服務工作時,遇到客戶百般刁難,那你將會怎樣麵對?你應該運用以退為進、以柔克剛的策略,並適時洞悉客戶的需求,體貼客戶,如此才能達到雙贏的局麵,才能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深圳有一個農村來的沒什麽文化的婦女,起初給人當保姆,後來在街頭擺小攤兒,賣一個膠卷賺一角錢。她認死理,一個膠卷永遠隻賺一角,生意越做越大,現在她開了一家攝影器材店,還是一個膠卷賺一角:市場上一個柯達膠卷賣23元,她賣16元1角,她的批發量大得驚人,深圳搞攝影的沒有不知道她的。外地人的錢包丟在她那兒了,她花了很多長途電話費才找到失主;有時候算錯賬多收了人家的錢,她火急火燎找到人家還錢。聽起來像雷鋒,可賺的錢不得了,在深圳,再牛氣的攝影商,也得乖乖地去她那兒拿貨。

    據說有個砂石老板,沒有文化,也絕對沒有背景,但生意卻出奇的好,而且曆經多年,長盛不衰。說起來他的秘訣也很簡單,就是與每個合作者分利的時候,他都隻拿小頭,把大頭讓給對方。如此一來,凡是與他合作過一次的人,都願意與他繼續合作,而且還會介紹一些朋友,再擴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戶。人人都說他好,因為他隻拿小頭,但所有人的小頭集中起來,就成了最大的大頭,他才是真正的贏家。

    這些事聽起來有點像天方夜譚,一個半文盲婦女和沒有文化的砂石老板在一個人精成堆的地方,竟然打敗了眾多的競爭對手。

    然而,稍加思索,就會覺得事出有因,甚至理所必然:贏在誠實,贏在信譽。“吃虧是福”並不是簡單的阿Q精神,而是福禍相依、付出與得到的生活辯證法,是一種深刻的人生哲學。他們懂得在什麽時候該舍棄,結果,他們也得到了長遠的利益。

    總而言之,人生就是這樣,當你學會舍棄眼前利益之時,你就可能離得到長遠的利益不遠了。

    繞行也是機遇

    有人成功地爬上了梯子的頂端,卻發現梯子倚在一麵錯誤的牆上。麵對挫折和失敗,一味地逞強往前衝,並非一定是英雄。成功除了勇敢、堅持不懈外,更需要方向,更需要靈活的變通。也許變通一下方向,成功會來得更快。人生有時需要繞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