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八章(1/3)

作者:劉戰英字數:7770更新時間:2023-09-28 08:41:20

    十五載後再顯身手,葉挺親赴前線指揮痛殲日寇。

    1940年歲末,在蘇南、皖北和皖南的新四軍抗日根據地,國民黨部隊與新四軍的磨擦不斷升級,國共合作瀕臨破裂的邊沿。

    在這異常嚴重的時刻,對項英獨攬大權的家長式領導作風和宗派主義的偏頗之見,以及拒不執行黨中央、毛澤東主席關於新四軍要向長江以北的皖東和蘇北發展的戰略方針,葉挺委實忍無可忍,他第二次離開新四軍向蔣介石辭職,又經周恩來曉以革命大局而回到軍部後,得知劉少奇、陳毅和粟裕等曾紛紛致電中央或直接打電報給項英:“皖南軍部以速移蘇北為宜”。甚至陳毅親筆給項英寫信,直言相勸:“皖南是人家的地方,不是我們久留之地”,“靠著老虎睡覺,遲早要被老虎吃掉”。可是,項英仍如身染沉屙痼疾,不可救藥。他采取種種理由,執意不離開皖南。葉挺覺得和這種人共事,實在無可奈何,他總想不如帶兵打一場硬仗,以傾瀉鬱悶的心情。

    恰在這時,盤踞在江南的日寇侵略軍第一一四師團和第二十二師團,氣勢洶洶地沿寧滬杭鐵路線,向蘇南、皖南地區大舉進攻。

    與此同時,駐皖南的日寇也調集重兵,出動五千餘人的步騎炮兵合成部隊,在空軍的緊密配合下,分兵兩路,由涇縣直指雲嶺,妄圖一舉殲滅我新四軍軍部。

    無獨有偶。駐守在蘇北的韓德勤為司令的國民黨第二十四集團軍,不事抗日,專門反共,依仗其優勢兵力,向我駐守黃橋一帶的新四軍以陳毅領導的第一支隊和以粟裕領導的第二支隊大興問罪之師。我陳毅和粟裕部隊巧妙地將韓德勤的左路軍誘入腹地,一舉將其一個旅兩個團全部殲滅。接著,陳、粟部隊又主動出擊薑堰,將企圖與日本侵略軍合謀對我軍進行夾擊的頑軍一千多人又全部殲滅。可是,韓德勤仍野心不死,又調集其主力八十九軍以及獨立旅等十一個正規團共一萬五千餘人,分左右兩翼,叫囂要將陳、粟部隊圍而聚殲。我陳、粟部隊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出黃橋,轉高橋,穿插迂回,殲滅韓德勤部隊一萬一千餘人,致使韓德勤部隊幾乎全軍覆沒。最後韓德勤如喪家之犬,帶著一千餘人狼狽逃竄。

    新四軍第一、第二、第三支隊在黃橋戰役中取得的重大勝利,不僅奠定了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堅實基礎,也極大的鼓舞了皖南新四軍軍部粉碎日寇向雲嶺進攻的必勝信念。

    葉挺決定親披戰袍,到前線指揮這場不同凡響的戰鬥。

    葉挺知道,這次戰鬥,其對手不是昔日北洋軍閥部隊和國民黨的右派部隊,而是擁有現代化武裝的並且以武士道精神為靈魂的日本侵略軍,他們為效忠天皇,不膽怯,不怕死,殺身成仁。要不,國民黨部隊鎮守的上海、南京以及華北、華東等廣大地區怎能相繼滄陷呢?其中除了國民黨部隊的“恐日症”外,不能不說與日本侵略軍的野蠻凶悍不無關係。

    然而,葉挺也深知,目前在新四軍軍部可用於指揮作戰的部隊,隻有二百多人的軍直特務團第一營或隻能稱作準作戰部隊的軍部教導總隊千餘名學員。兩者加在一起,充其量不足一千五百人,而具有現代化裝備的日本侵略軍卻超過我軍三倍多,敵我對比懸殊太大了呀!

    謀定而後戰,能以少覆眾。

    於是,葉挺斷定日軍為步騎炮合成部隊必須沿大路進犯,所以決策我軍的戰鬥方案為在日寇的進軍道路上預設縱深陣地,組織一道道屏障,層層堵截並伺機反撲,變積極防禦為主動進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