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9章 權臣並非奸臣(2/4)

作者:熊召政字數:9154更新時間:2023-09-28 10:23:08

    朱元璋認為,曆代滅國之禍,概括起來,不外乎來自女寵、宦官、外戚、權臣、藩鎮、夷狄六個方麵。他曾對侍臣講:“漢無外戚閹宦之權,唐無藩鎮夷狄之禍,國何能滅?朕觀往古,深用為戒。然製之有道。若不惑於聲色,嚴宮鬧之禁,貴賤有體,恩不掩義,女寵之禍,何自而生?不牽於私愛,惟賢是用,苟幹政典,裁之至公,外戚之禍,何由而作?閽寺便習,職在掃除,供給使令,不假以兵柄,則無宦寺之禍。上下相維,大小相製,防耳目之壅蔽,謹威福之下移,則無權臣之患。藩鎮之設,本以衛民,使財歸有司。兵必合符而調,豈有跋扈之憂?至於禦夷狄,則修武備,謹邊防,來則禦之,去不窮追,豈有侵暴之虞?凡此數事,嚐欲著書,使後世子孫以時觀覽,亦社稷無窮之利也。”

    朱元璋雖然是農民出身,後來還當過和尚,但把他放在中國曆代的皇帝係列中考量,這個半文盲也絕對是一個有作為、有思想的開國之君。他認為治國要理好的六個問題,可謂抓住了要害。其製禍之道也行之有效。

    立國之初,由於朱元璋嚴於約束,女寵、宦官、外戚、藩鎮等,都還形成不了勢力。惟一有可能對朱元璋構成威脅的,就隻能是權臣和夷狄了。對於夷狄,朱元璋或剿或撫,恩威並施,處理得雖不是恰到好處,但也沒有大的過失。因此,在他的統治時期,邊患始終沒有對他的政權構成主要威脅。剩下的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權臣了。前麵已經講過,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而大肆屠戮功臣,就是為了鏟除權臣。他提防權臣的方法就是“上下相維,大小相製,防耳目之壅蔽,謹威福之下移。”上下相維就是君守君道,臣守臣道,看似兩方麵都合道,實際上是要做大臣的對皇上愚忠。大小相製,就是小官管大官。防耳目之壅蔽,就是多設紀檢幹部,讓六科給事中監察六部,他親自管束六科。明朝的紀檢幹部除六科給事中外,尚有都察院禦史以及大理寺的官員等,有的稱言官,有的稱憲臣。這部份官員的數目很大,大約占朝延命官總數的三分之一。用這麽多的紀檢幹部來防止自己“耳目壅蔽”,朱元璋可謂煞費苦心。最後是“謹威福之下移”的問題。在他看來,權臣的突出表現,就是威福自專,與皇上分享權力,這是皇帝們最忌諱的事。權臣嚴嵩倒台後,他的繼任者徐階給嘉靖皇帝提出的施政綱領中就有一條“還威福於皇上”。徐階是鬆江人,狀元出身,是張居正政治導師。為人有正義感,但比較謹慎,也比較滑頭。他如此說是讓嘉請皇帝放心,他永遠隻是皇上的臣仆,絕不會僭越。

    永樂皇帝雖然確立了內閣製度,但當時的閣臣都是直接對朱棣負責,尚無首輔之設。設置首輔是在孝宗時代,三楊之後。此後的內閣,便有點像朱元璋執政初年的中書省了。首輔也相當於宰相,但首輔能不能真正行使宰相的權力,則要看所服務的皇帝是英主還是庸君。譬如說張居正在隆慶六年當上首輔後,輔佐十歲登基的萬曆皇帝推行“萬曆新政”,其中有一個考成法,是整飭吏治的重要舉措。最核心的就是都察院監督全國各省官員,六科監督六部,而內閣則負責都察院與六科的考核,這樣一來,等於說所有的紀檢幹部都不再直接對皇上負責,而是改在內閣的掌控之下。萬曆新政的順利實施,應該說得益於這個舉措。但這是分享了皇上的權力,用朱元璋的觀點看,張居正是十足的權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