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3章 讓曆史複活(2/5)

作者:熊召政字數:12222更新時間:2023-09-28 10:23:09

    近些年,帝王小說興盛,甚至到了泛濫的地步。分析這一現象的產生,不能不看到這是中國的知識精英與一般民眾都對皇權充滿崇拜的結果。我們在批判極權統治的時候,往往會把這責任一股腦兒地推到統治階級本身,殊不知正是崇拜皇權的民族心理,構成了極權統治存在的土壤。

    我曾對人講過,要想弄清兩千多年來中國曆代皇權統治或曰國務活動家的基本特征,應該著重關注兩個係列的人物,一是從秦始皇到光緒的皇帝係列,二是從李斯到翁同龢的宰相(或相當於宰相)係列。若將這兩個係列的人物作大致的分析比較,不難看出,優秀的宰相遠多於優秀的皇帝。其治國的能力,帝王係列的人物表現出的是一條一直向下的曲線,而宰相係列的人物則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高位的水平線上,細究個中原因,乃是因為皇帝是世襲製,而宰相則多半是憑著真才實學一步步攀上權力高峰。因此,除了改朝換代留下赫赫文治武功的開國皇帝以及為數不多的明君,更多的帝王都如過眼雲煙。雖然他們生前都擁有絕對的權力,但死後,他們的聲名,卻是比春花凋謝得更快。更有趣的是,一個暴君或一個庸君的身邊,往往都會有一個聰明的善於協調平衡各方麵關係的宰相。盡管這樣的宰相多半都會“以身殉職”,但正是由於他們的斡旋與努力,國家才不致於動蕩,世襲的皇權才得以延續。諸葛亮在他著名的《前出師表》中表述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己”,應視作中國宰相們政治生涯的生動寫照。

    恕我不敬,中國的皇帝除了屈指可數的英明君主外,更多的是荒唐與平庸的人物。宰相則不然,他們中產生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政治家,商鞅、蕭何、諸葛亮、魏征、趙普、王安石、劉伯溫等一些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人物,莫不都是宰相出身(即便沒有宰相的頭銜,也都幹著宰相的事業)。當然,宰相中也出過李林甫、秦檜、賈似道、嚴嵩之類的奸佞,透過他們,我們亦可了解中國古代政治生活中的淫邪與殘暴,是怎樣在精心設計的權術中達到極致。中國有帝王術,專門研究如何當皇帝;中國卻沒有一部宰相學,來探討這一特定職位上人的領導藝術與政治智慧。勿庸諱言,是東方古國長達兩千多年的極權統治,導致了這種缺失。

    比之皇帝,宰相這一階層的人格具有兩重性。一方麵,他們是“學而優則仕”的代表,以“士”的身份走上政治舞台,因此有著強烈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另一方麵,他們崇尚的道德與殘酷的現實大相徑庭。如果要建立事功,他們必須學會隱藏自己。宰相們如其說是為國服務,不如說是為皇帝效勞。看皇上的眼色行事,使他不可能保持獨立的人格。他既要曲意承上,又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既要心存社稷,又必須“枉顧左右而言它”;他既是帝師,又是奴仆;既為虎作倀,棄道德如敝履,稍一不慎,自己也就成了祭壇上的犧牲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