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跋(2/2)

作者:王曉玉字數:5220更新時間:2023-09-28 10:23:45

    程俊英先生的文學經曆在華東師大的老一輩先生中並不是絕無僅有的。比如中文係的許傑先生,早在上一世紀二十年代就因其大量的創作實績而被文學史家議評為“中國鄉土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從事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的徐中玉先生,八十年代後期出任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七十多歲的他腰板筆直、步履堅挺地帶領著上海的作家群體大步走過了建設世紀之交新文學的那一段路程,他剛正不阿的品格和熱情率直的批評風格,贏得了上海作家們的真誠的尊重和擁戴。而教育係有一位專攻教育理論的老先生,名沈百英,在他九十多歲時竟發表了一篇兒童文學,題名是《七個矮小子》,一舉擊敗眾多競爭者,榮膺“陳伯吹兒童文學獎”。那篇獲獎的作品,後來被多種兒童文學教材選用,幾乎成了“兒童故事”這一創作體裁的樣本。

    出色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的、寬泛的、久遠的、甚至是終身的。記得錢穀融先生當時教我們的是中國現當代文學。那時候他才四十多歲,剛發表《論文學是人學》不久,風華正茂。他到我們的大教室裏來上課,常常是西裝革履,氣宇軒昂,讓我們一百多個十八九歲的傻妞呆小子們眼前驀地一亮。他的西服是正規的套裝:深色,筆挺,內裏有馬夾,露出鮮亮的領帶和雪白的襯衣領子——在以“穿著草鞋進課堂”為革命榜樣的當時,即便是裝束,他也是夠另類的。他極富口才,給我們分析曹禺劇作《雷雨》時,不由得我們不信服他對人物性格之複雜性的論述,盡管那時尊奉的“文學概論”告訴我們的並不是那樣的道理。四十多歲時的錢先生嗓音響亮,講課屬於激情派,每每講熱了,就會先是脫下外套來,接著卸除緊身馬夾,最後幹脆扯去領帶,於是我們就在一個潔白襯衣的滔滔不絕的老師那裏,領受到了一種在那時極為珍稀的無拘無束的獨特風采。

    我曾經在十多年前召開的“華東師大作家群文化現象研討會上”發過一個言,稱我們學校以麗娃河為中心,輻射組建了東西兩大片樣式各異的教學樓群,再加上參差揉合其間的水杉林、銀杏角、櫻花叢、荷蓮池等“師大十景”,形成了一個大大的“氣場”,地靈人傑,所以才一輪又一輪地造就出了這麽一個“華東師大作家群”。我發這個言有點妖裏妖氣的,本意自然僅隻是逗個樂子,活躍點會場氣氛。但是,在華東師大的建校數十年的曆史上,我們的確驚異地看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走出校門的沙葉新、戴厚英、魯光,七十年代躍上文壇的王小鷹、趙麗宏、沈善增,還有在八九十年代裏有所建樹的格非、陳丹燕、孫顒等等這麽多的作家,這不能不說是教界、學界或者說是文壇的一大奇觀。這一文化現象的產生,原因固然複雜,但我以為,由供職於華東師大的一大批文學功底極其紮實、畢生投入於文學研究乃至於終身都保持著文學創作之欲之激情的先輩老師們所組建而成的文化“氣場”,即當下通用說法的“人文氛圍”,正是從精神的深處豐富了、潛移默化了、融合打造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從而使其中的一部分不懈堅持者結成了一枚又一枚的碩果。

    是身正學高、才華斐然的老師們,孕育了華東師大作家群的精氣神。

    王曉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