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六章 經典和學問(2/2)

作者:微風小說網字數:8916更新時間:2019-10-24 13:25:53

    但於致遠也有自己的長處,他的優勢相比趙然而言,正在於信仰專一。他很快就將趙然灌入他耳中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思路拋開,指點趙然道:“觀《道德真經》而不讀《想爾注》,非正道也。”——你小子看經不看注,這算什麽道理?

    好吧,趙然拍了拍自己的腦門,這個真是疏忽了。這個世界人們最簡單的常識,於趙然而言,卻並非那麽理所當然,他疏忽了也並不奇怪。

    《老子想爾注》為道門祖師——張天師所著,入道門而不讀《想爾注》,那是不可思議的。可趙然是穿越客,說白了,他內心中缺乏對張天師的敬畏之心,想不起來也不能怪他。

    於是,趙然又開始翻閱起《老子想爾注》來。

    《老子想爾注》是張天師對老人家“語錄”的解釋,每一句話都作一注釋,讓人們明白老人家到底想說什麽。趙然大致翻看了一遍,很快便有了所得。

    對於《道德真經》,一萬個人有一萬種理解,那麽究竟哪一種理解才是正確的呢?很顯然,張天師認為,他的理解是最接近老人家本意的。

    簡單來說,張天師提出,守道不僅要守道心,而且要守道戒,也就是從行為規範上符合天道,趙然認為,這是張天師創立道門的基礎。沒有道戒維係上下,就沒有道門的存在——道門是個組織,而修道隻是手段,修道也許可以上溯無限元元,但道門的誕生卻自張天師而始。

    有了道門,讓人們入了這個組織,那就得拿出些甜頭來不是?張天師便在《想爾注》中借老人家的話,闡述了長生之法,也就是修道之法,這是道門傳承衣缽的最重要方式。可趙然卻覺得,《道德真經》是講述對道的本源追溯的,強行將其與長生之法掛鉤,會顯得很是別扭。

    舉個例子,老人家已經說過了,道是虛無,沒有好壞之分,沒有善惡之念。可張天師注釋說,“道設生而賞善,設死以威惡”,又說“仙士畏死,信道守誠,故與生合也”,那麽趙然不禁要問,既有賞罰之舉,必有好惡之分,這不是說天道是有思想的麽?與老人家所雲,不是矛盾了麽?因此,趙然的理解是,《道德真經》是理解天道的著述,或許修行到了至深處,能夠從中悟出飛升的法門,但那屬於最高等級的範疇,絕不是一般修道人士可以參研的。

    除了長生之法外,張天師還講述了普通世人應該怎麽做。有資質根骨和天賦才幹參與修道的人畢竟是少數,剩下的大多數人怎麽辦?張天師繼續借著對老人家話語的解釋,闡發了世俗統製的規則,君王應該怎麽做,臣吏應該怎麽做,百姓應該怎麽做。即“治國之君務修德,忠臣輔佑在行道,道普德溢,太平至矣,吏民懷慕,則易治矣!”

    由此,道門確立了世俗王庭的運行規則,並以十方叢林而督之,以四方天地為貢,助有道者飛升。

    趙然不憚以最大惡意揣想,也許就現世道門而言,《道德真經》並非是最重要的經典,真正的核心典籍,應當是《想爾注》才對。就他的眼光來看,張天師對老人家的注釋,是純宗教的,正是因為把世人的理解全都從宗教的角度統一了起來,才有了道門的存在。

    好吧,胡思亂想歸胡思亂想,趙然已經深入道門,就必須融入這套思想體係之中,哪怕內心深處再不以為然,表麵文章也得好好作下去,就當是在讀這一世的考題和標準答案罷。

    從《想爾注》讀起,趙然終於開始入了門徑。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