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2章 金寨(1/2)

作者:袁大為字數:4726更新時間:2023-09-29 03:05:33

    於文誌在來安重新進行了整軍,全軍共計兩個整團外加總部直屬的部隊,總計五千餘人。

    全軍全部使用德式裝備,結果這樣整軍下來,這次從哈特那裏購買的武器還剩下許多,連同換裝下來的日械以及中國造武器,於文誌計算了一下,多餘的武器,還能裝備兩到三個團。

    如果是一般人,一定會利用這個機會大肆擴充軍隊。

    但於文誌卻沒有這麽做。

    於文誌明白一點,打仗,養軍隊都是需要錢的。

    雖然皖東抗日軍的武器很多,但是錢卻不多。

    由於直接拒絕了蔣委員長和李長官的拉攏,國民政府就不再為皖東抗日軍提供錢和武器。

    這樣一來,於文誌隻能依靠來安和全椒兩縣的財力來養活皖東擴日軍,以兩縣二、三十萬人養活五千多士兵,這已到了兩縣承受能力的極限。

    如果再擴軍,不用別的,這些大兵每天的吃喝拉撒所用的錢就夠於文誌喝一壺的。

    除了錢之外,於文誌還明白一個道理,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隻要手中的士兵精銳,人數雖少,但同樣能打勝仗,如果手中的軍隊隻是一群烏合之眾,人數再多,小鬼子一來就會一哄而散。

    就比如小鬼子進入皖省時,隻一個中隊,就能趕走中國軍隊一個團,一個大隊,攆得中國成師的部隊到處亂跑。

    而自己進入皖省時,隻有不到一百人,這麽短的時間發展到五千人,這個發展速度已經夠快了。

    由於短時間內軍隊過於膨脹,士兵的訓練完全沒有跟上,特別是新加入軍隊的那兩千多礦工,個個都早新兵,如果不加以訓練,那他們就是一盤散沙,烏合之眾。

    所以,接下來的時間,於文誌決定大力展開訓練,練出一支精兵。

    與此同時,廣開財源,在琢磨著找到一條長久的財路。

    於文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出銷礦產。

    皖省多礦產,擁有包括銅、鐵、煤、硫、金在內的很多礦產。

    這一次,於文誌之所以與哈特交易成功,就是因為占領了琅琊山一帶的銅礦。

    這個銅礦可是一條生財之路,對皖東抗日軍的發展極為重要。

    於文誌於是將自己部下戰鬥力很強的一團一營劉鋒部安置在琅琊山礦場,於文誌相信,隻要控製住這個銅礦,那麽自己就可以用銅來交易很多物資,挖礦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隻這個銅礦,就足以養活大半個皖東抗日軍。

    與此同時,六安一帶出產的金、鐵、銅礦則需要外賣,但金陵和滬城一帶都已被小鬼子占領。

    於文誌就想,要是建立一個秘密渠道,將金、鐵、銅等礦藏賣給滬城的那些洋鬼子工廠,那麽一定可以大賺一筆。

    滬城可有著全中國最集中的鋼鐵產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被洋鬼子把持,自從小鬼子打來之後,這些鋼鐵廠就失去了采購鐵礦石的渠道。

    自己隻要將六安的鐵礦石想辦法運到滬城,一手托兩家,一定可以大賺特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