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白酒產業現狀與黔酒發展預測分析(1/5)

作者:王剛字數:14956更新時間:2023-09-29 05:58:37

    白酒產業現狀與黔酒發展預測分析

    ◆ 黃 平 黃永光

    摘要:“十一五”期間,我國白酒產業實現了快速、健康、可持續性的發展,在國家宏觀發展環境日趨優化形勢下,白酒行業產業發展格局將越來越合理,白酒行業將保持持續增長的發展勢頭。本文對全國白酒產業、主要產能省份白酒產業、貴州白酒產業發展概況及其市場發展進行了分析,並分析了黔酒產業發展優勢及其對發展空間進行了預測。

    關鍵詞:白酒產業;發展現狀;產酒大省;市場分析;黔酒發展

    一、中國白酒產業發展現狀

    (一)全國白酒產業發展概況

    “十一五”期間,我國白酒產業在國家宏觀經濟高速增長的態勢下,實現了快速的發展,白酒行業結構日趨現代化、產品價格更加合理化,形成了資源高度集中、產業布局高度集中、產業體量高度集中,國有、民營、中外合資等多種所有製並存的產業經濟發展格局,白酒行業一直保持持續增長的發展勢頭。從全行業來看,全國性品牌與區域性品牌都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一線品牌憑借雄厚實力和發展基礎,成為行業的排頭兵;逐步崛起的區域性品牌也正在努力向全國性品牌靠近。在資源高度集中省區,近年來通過並購、重組、強強聯合等形式形成大型企業集團。業外資本、國外資本也加快進入白酒行業,不斷推動行業體製和機製的改革。

    目前,我國有白酒生產企業1.8萬餘家,截止2010年,全行業獲生產許可證企業8824家,規模以上企業1607家,行業資產總額2259億元。2010年,規模企業全年完成產量890萬噸,完成工業總產值2793.3億元,工業銷售產值2661億元,出口交貨值達13.56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713億元,利稅總額678億元,其中利潤351億元。“十五”、“十一五”全國白酒產量發展及其增長情況見圖1、圖2。

    圖1白酒產量發展情況 圖2白酒產量同比增長情況

    從圖1、圖2可以看出,“十五”期間我國白酒產量總體呈現的特征是呈下滑趨勢,從2001年的420.19萬噸下滑到2004年的311.7萬噸,2005年開始上升。“十一五”期間增長較快,從2006年的353.48萬噸快速上升到2010年的890.83萬噸,其中2007年上升比較明顯,同比增長達到39.74 %;從2008年後產量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

    (二)主要產能省份白酒產業發展

    中國的白酒產業地域性特征很明顯,近年來行業的發展又促進了白酒產業的高度集中。主要體現在西南地區憑借白酒產業發展的天然優勢省份,還有就是白酒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和消費量較大的省份。這些重點白酒經濟強省近年來的發展呈穩定、快速的態勢,如川、魯、豫、蘇、皖等地區白酒產業實現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具有優勢釀酒自然條件的西南地區的川、黔兩省,其白酒產銷量占據行業40 %以上。全國及部分重點產區的產量及其發展態勢見圖3、圖4。

    圖3 部分重點省份白酒產量發展情況 圖4 部分重點省份白酒產量同比增長情況

    從圖3可以看出,產能、產量發展較快的是四川、山東、河南,同時圖4也表明四川從“十五”以來其白酒發展每年的同比增長一直處於較高水平上,逐年的遞增使其產能、產量在短短的幾年就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將其他省份遠遠拋在後麵。除了四川、山東、河南外,江蘇、安徽、河北、湖北等省也實現了較快的發展。貴州近年來在產能、產量上雖然有所發展,但發展比較慢,沒有實現產能、產量的積聚。

    從白酒區域板塊發展來看,主要白酒產區政府高度重視白酒業的發展,如四川提出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推進“長江上遊白酒經濟帶和千億產業的建設規劃”工程,實現產業空間上的集聚,為白酒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四川宜賓打造“中國白酒之都”、瀘州積極打造“中國酒城”;山東出台《白酒產業振興和調整指導意見》;貴州重點建設黔北、黔中、黔南三大“貴州白酒”品牌基地等等。重點白酒省份通過實施品牌戰略模式、擴展流通渠道、資本戰略聯盟優化、產業鏈整合等一係列創新發展戰略,加快了白酒產業發展的速度,提升了其白酒產業在全國的比重。“十五”、“十一五”部分重點省份白酒產量占全國的比重情況見圖5、圖6,部分重點白酒產能大省的產量增長情況見圖7。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