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五十四章 銀廠溝(1)(1/2)

作者:一玄字數:5052更新時間:2021-01-09 04:39:01

    《穹窿八部.古砦迷霧》第一百五十四章 銀廠溝(1)

    李雨東道:“李雄據蜀,大本營在成都。成都到威遠的官道是從資中過來的北大路。此古道設有兩個驛站(鋪),即宋家鋪、止馬鋪。官道繞開了鐵山,此時鐵山為獠人所居住,李雄要懾服夷獠,必定會選擇官道而來,隨軍攜帶大批軍事戰略物資,還有相對先進的作戰工具。當然,也有可能是從仁壽,經越溪,過新場,必經之路還是古佛頂古道。這是從成都直達威遠的捷徑。所以,無論走哪條路,李雄選擇作為與鐵山獠作決戰的戰場肯定會在鐵山腳下,要麽從仁壽的汪洋鎮,要麽從威遠進入鐵山。如果李雄坡在威遠境內,那麽必定會是這裏,即古佛頂附近,而不會選擇天堡砦那裏。我們下山就去銀廠溝和天堡砦看看。”

    羅密思道:“既來之則安之。古佛頂古道這麽神奇,幾位大美女都沒有來過,何不由您這位大導遊帶路,大家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呢?”

    李雨東道:“好呀好呀。咱們正好一邊走一邊聊聊這古道……”

    焦集芳道:“李老師,咱們走的這條古道,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李雨東道:“穹窿古道的形成,主要原因還是貨物運輸。當然,也有其他因素的影響,如人的行走及自然的因素。而貨物的運輸,必然涉及兩個基本問題,那就是運什麽和怎麽運,即貨物的種類及其運輸的方式。”

    王儀涵道:“李老師,我對這條古道上的運輸方式很好奇,咱們現在看到的這種奇形怪狀的古道是什麽樣的運輸方式形成的呢?”

    李雨東笑道:“王大部長,你的這個問題也是我糾結很久的問題。正因為我糾結這個問題,才查閱大量資料,進行大量的走訪,最終形成一個概念,咱們古佛頂的古道,從運輸的角度看,主要還是人挑、畜馱這兩種非常原始的運輸方式。”

    焦集芳道:“人挑?這麽陡峭的山坡人怎麽挑啊……這挑東西的人會把石路走出這樣的形狀嘛?”

    李雨東道:“我這樣說當然是有一定依據的。《威遠縣交通誌》(1911-1985)中有這樣的記載——挑夫,肩挑一對籮,負重100至130斤,日行四、五十華裏。來自安嶽、資中等鄰近縣和本地的專業挑夫,短途從附近的煤礦運送煤炭至鋪子灣、兩河口等水運碼頭,長途運送的是毛鐵、藍靛、鹽糖煙酒、日用百貨等……”

    唐菁菁在路邊仔細看了一陣,問:“李老師,您看這裏,古道上的石梯為啥呈凹陷而光滑的路況?而且石梯旁邊還有一排一排的圓形的杵窩,而在陡峭但寬敞的地方,石梯會有並排的幾條道?我們該怎樣還原當年的場景呢?”

    李雨東道:“這是因為這條古道上有眾多的挑夫,每天都負重經過古佛頂古道的緣故。”

    唐菁菁道:“這個說法有沒有依據呢?是您的猜測還是確有那麽多的人?”

    李雨東道:“我肯定首先要大膽假設,但一定會小心求證的。1939年6月,威遠縣zhengfu與幢抗鹽務管理局鹽業燃料材料統製委員會聯合布告的《搶運存煤暫行辦法》記載——黑山嘴一代到八塊田再到兩河口一段道路,原有運夫800人,新場一帶到寶光寺再到兩河口一段道路,原有運夫2240人。這兩段道路的運夫都要經過古佛頂古道。每天就有三千餘人在古道上往來搬運煤炭等貨物。”

    王儀涵道:“李老師,咱們眼前這些石路上一道道或深或淺的凹槽是怎樣形成的?有人說是車輪碾壓的結果。但是,我想不通也想不明白,如果是車輪,那些陡坡和梯坎是怎麽運輸的呢?會不會是是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的傑作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