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53章 曾參談為政篇3(2/3)

作者:我說那個誰字數:6156更新時間:2020-01-29 13:11:14

    

    “樊遲是誰?”樂歌問道。

    

    樊須,公元前505或515-?,字子遲,亦稱樊遲,春秋末年魯國人,一齊國人。比孔子三十六歲,有勇力,二十多歲就仕於季氏,並在對齊國作戰中表現出了才識。他求知心切,三次向孔子請教“仁”,還問“知”、“崇德、修業、辯惑”等。

    

    “嗬嗬嗬!”聽了曾參的介紹,樂歌又問道:“還有呢?”

    

    “還有?”曾參遲疑了一下道:“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患擔憂。想父母所想、急父母所急,父母生病了就象自己生病一樣。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嗯!好!”樂歌應道:“孔子向他們父子二人講的,都是家庭之孝。是要他們父子二人在為政的過程中,一定要推行的基本孝道!是吧!”

    

    “是!樂伯伯!”

    

    “那麽?還有呢?”

    

    曾參隻得繼續往下麵讀:“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啊?”樂歌問道。

    

    “子遊問什麽是孝,孔子:如今所謂的孝,隻是父母能夠得到子女贍養罷了。這哪裏是孝呢?犬馬不也得到了饒飼養嗎?如果這也算孝的話,那就是對父母的大不敬了。那麽!贍養父母與飼養犬馬又有什麽區別呢?”

    

    “那麽?你先生又是怎麽回答的呢?”

    

    子遊:姓言名偃,字子遊。吳人,比孔子45歲。

    

    言偃,公元前506--公元前443。字子遊,又稱叔氏。春秋時吳地常熟人。孔門72賢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擅文學,曾任魯國武城宰,闡揚孔子學,用禮樂教育士民,境內到處有弦歌之聲,為孔子所稱讚。孔子曾雲:吾門有偃,吾道其南。意即我門下有了言偃,我的學才得以在南方傳播,故言偃被譽為“南方夫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