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章 充實你的口才資本(3/5)

作者:王迪字數:24844更新時間:2023-09-30 19:48:46

    隻靠一張嘴巴憑空虛談是遠遠不夠的,這樣很容易導致冷場。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各行各業,各個階層的人,想要和每個人都能侃侃而談,就要以豐富的社會經驗和閱曆作為依托。

    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西方人對口才十分重視,他們認識到在市場經濟和信息社會中,良好的口才是人生追求成功的重要技能。他們也是這樣做的,他們常常根據一個人的講話水平和交際風度來判斷其學識、修養和能力。

    口才和交際的學問,在美國、西歐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早已盛行,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成人教育都很重視開設這門課程。

    美國著名成功學家戴爾·卡耐基以其畢生的精力教給人們怎樣做人處世,走向成功,卓有成效。“卡耐基課程”早已成為心理、口才與交際的成人教育的代名詞。美國的卡耐基學院已達1700多個。

    目前,美國已有300多所大學設有說學係或演說學係。從1976年到1980年的四年間,僅獲得“說學”碩士以上的專門人才就有三萬多人。

    在我國,提高大眾的口才已顯示出迫切性。長期以來,有一種陋習,就是不把口才看作是真才實學,認為那隻是搖唇鼓舌、耍嘴皮子,或隻是誇誇其談,嘩眾取寵;或把口才與詭辯聯係起來,或片麵地認為口才隻是講話的技巧。也就更談不上把口才和交際能力看作是人生的基本功和必修課,有些人甚至認為能說會道算什麽?不過是耍嘴皮子罷了!可是真的等他需要能說會道的時候,他已經來不及“磨嘴上陣”了。

    其實,口才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體現。一個善於言談或口才好的人,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深刻地認識事物、準確地反映事物的能力;必須具有辯證的科學的思維能力,能夠全麵地分析,準確地判斷,合乎邏輯地推理;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能夠旁征博引,言之有物,有理有據;還必須有良好的應變技巧,詞匯豐富,條理清晰,風趣幽默。所以口才如何既是一個人學識的重要尺度,更是衡量一個人實際能力的重要尺度。市場經濟離不開公平競爭,而競爭常常離不開語言。在商業的活動中,能說會道,能使顧客滿意,生意就越做越旺;相反,板著臉,說話生硬,不得體,顧客不喜歡,老板也要炒他的魷魚。

    1988年10月,一位來自台灣的客人來到金陵飯店公關部售票台前。“早上好!”公關經理很有禮貌地站起來招呼。

    “我要3張後天去上海的91次軟座票。”客人不耐煩地說。見客人情緒不好,公關經理立即將訂票單取出,幫客人登記。當寫到車次時,公關經理習慣性地發問:“先生,萬一這趟車訂不到,511、305可以嗎?它們的始發時間是……”

    沒等公關經理說完,客人連說:“不行!不行!我就要91次。”公關經理又強調了“萬一……”這番好心反而把客人惹火了:“什麽萬一,萬一,你們是為客人服務的,就不能這麽說!”這時,公關經理立即意識到自己說話方法不妥,差一點把客人趕跑了。她根據對方反饋的信息,立即調整話語,轉換語氣說:“我們一定盡最大努力設法給您買到。”這時客人臉上才露出了笑容。

    第二天客人來取票。根據頭天打交道的情況。公關經理一改過去公事公辦的辦事態度,笑咪咪地說:“先生,你的運氣真好。車站售票處明天91次車票好緊張,隻剩三張票,全給我拿來了,看來先生您要發財了。”

    客人聞聽此言,立即轉身跑到賓館小賣部,買了一大包糖回來請公關經理吃。

    自那以後,客人每次見到公關經理都打招呼,點頭微笑。臨走時,他高興地說:“下次來南京,一定還住金陵。”

    那一位公關經理差一點把自己的飯碗砸了,還好,她還有隨機應變、及時調整的能力。她原先語言硬梆梆,語氣冷漠,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台灣客人則神情憤怒、生氣,對其不滿;當她一發現苗頭不對,馬上語言變得溫情、善解人意,語氣得體、適宜的時候,台灣客人的臉上則陰轉多雲,表情走向舒緩,心裏是甜滋滋、喜洋洋的。不難看出,正是因為這位經理綜台能力較強,才使她度過了難關。

    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與人交談時,如果話題處理得不好,就會導致四目相對,局促無言。而如果能找到彼此的共鳴點,找到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就能順利地打開話匣子,暢所欲言。

    尋找共同話題的最大困難就在於不了解對方,所以同他人交談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便是盡快熟悉對方。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獲得很多信息,對方的發型、服飾、說話時的聲調及舉止等等,都可以給你提供了解對方的線索,從中看到他的愛好和修養。

    有一次,有一位業務員去一家公司銷售電腦,他看到這位公司老總的書架上放著幾本金融投資方麵的書。這名業務員剛好對於金融投資比較感興趣,所以,就和這位老總聊起了投資的話題,從股票聊到外匯,從保險聊到期貨,聊人民幣的升值,聊最佳的投資模式,兩個人聊得熱火朝天,忘記了時間,最後當談到業務員銷售的那種產品時,老總毫不猶豫,順利地和他簽約了。

    要想和對方有“共鳴”,關鍵是學會“沒話找話”。怎樣才能找到好話題呢?

    1.要選擇眾人關心的事件為話題把話題對準大家的興奮中心,談論這類話題時,人人有話,自然就能說個不停了,以至引起許多人的議論和發言,導致“語花”飛濺。這類話題包括時事新聞以及大家比較關注的人物、事件等。

    2.靈活自然,就地取材

    談話時如果能巧妙地借用彼時、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為題,借此引發交談,將能夠引出源源不斷的話題。

    有人善於借助對方的姓名、籍貫、年齡、服飾、居室等,即興引出話題,常常取得較好的效果。就地取材的關鍵是要思維敏捷,能達到由此及彼的聯想。

    3.學會“投石問路”

    先提一些“投石”式的問題,在略有了解後,再有目的地交談,便能談得更為自如。如在乘火車時見到陌生的鄰座,便可先“投石”詢問:“你老兄是哪裏人呀?”“你是做什麽工作的?”“在哪裏下車啊?”這就有了和對方“共鳴”的機會。

    4.從興趣愛好入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