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二章 陰符(2/3)

作者:我是牛山雲字數:11404更新時間:2019-11-14 23:19:45

    房側被大風掀倒了,房子坍塌,隻剩下半壁,寒風呼啦一下撕扯進來,將我打的後退幾步,《碑之神》也被掀開,嘩啦啦翻動著頁子。

    外麵的人聽見了坍塌聲,趕緊跑了進來,看見半壁房子,大喊道,“邪琴,你沒事吧。”

    等人進來時,塵土蓋滿我的腦袋,人傻站在地上,難道老天爺真的開始懲罰我了嗎?

    “邪琴哥,你咋地啦。”王亮拉動著我的手,幫我檢查身體,“王亮,我沒事,房子塌了,看來今晚是住不了了,我明天要回學校了。”

    “邪琴哥,那你今晚住我家吧。”

    “嗯。”

    ……

    ……

    古時,秦嶺北麓的牧護關(屬商縣與藍田鄰界),原名莫湖關,這裏原來有一個湖泊,一泓之水,碧波蕩漾,猶如仙境。

    後來,一場大地震席卷了這個湖泊,湖底地裂,就這樣,一湖之水逐漸從地縫中消失,從此,莫湖成了一個幹涸的湖泊。

    湖水從地縫滲漏近百裏後,又湧出地麵,形成湖澤,故名洩湖。

    李筌是唐代著名學者,號少室山達觀子,官居節度副使、刺史等職務。少年時,李筌這個人喜歡遊曆名山大川,又好神仙修煉之術,所以他四處漂泊,尋訪世外高人,學習道家之術。

    有一日,李筌來到河南登封縣嵩山之上,嵩山屬五嶽之中嶽,雄踞與中州大地,雖險峻不如西嶽華山,雄秀不如東嶽泰山,靈奇不如南嶽衡山,卻殿宇莊嚴,鬆柏成蔭,處處顯露出仙風道氣。

    此刻的李筌正是風華正茂之時,一入仙山則如斷羈之麋,入海池魚。他攀懸崖,入仄徑,時而躍入危石,時而穿梭於寺廟叢林,儼然一個頑童形象。

    李筌來嵩山,本來就是仰慕仙山名氣而來,嵩山作為中嶽名山,自有它不同凡響之處。

    進山後,李筌處處留心,有一天,他來到嵩山一虎口崖,此處山勢崇峻怪異,狀如猛虎之口,危石森森、犬牙交錯,虎口下即為千尺懸岩,人行到此處,大都望岩驚悸而卻步。

    李筌玩心正濃,他不顧危險,背緊挨著虎口岩石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爬了過去。漸行至百步,隻見前方有一石窟,石窟入口中,有一人工鑿成的石階,李筌順著石階走了進去,隻見石窟中怪石嶙峋,泉水叮咚,透露出一股清冷之氣,石窟深處的一片岩石之下,有一個玉石石匣,掩埋於碎石之中。李筌拂去碎石,捧起石匣,來到石窟之外。

    隻見美玉石匣,做工精細,封閉完整。

    李筌將石匣置於大石之上,撮土為香,跪地叩首,然後小心翼翼打開石匣,隻見匣中放置著一塊潔白素絹,絹上密密麻麻寫著一行行經,文。

    什麽經,文?

    讀後李筌大驚失措,這,這竟然是人文始祖黃帝寫的《陰符》經卷。

    李筌喜出望外,再看落款,南北朝時北魏太武帝年間:“太武真君二年七月七日,道士寇謙之藏之名山,用傳同好。”

    寇謙之是北魏時的道教國師,早年曾修道於嵩山,名噪於中國北方,被稱為北方教主,李筌本有慧眼且與道教有緣,現在二百多年前的名教主手抄黃帝《陰符》經能珍傳到自己手中,李筌不禁心中竊喜,他見四周無人,迅速將經卷包於行囊中,急衝衝下山而去。

    回家後,李筌請出玉匣,小心翼翼地從匣中拿出經卷,發現此經卷由於年久日深,卷麵已遭腐蝕黴變,顯得非常脆弱,動之即壞。於是,李筌拿出筆墨,蘸著經卷認真抄寫起來,他一遍遍地抄寫,一遍遍地研究,抄寫了數千遍,終將經,文內容爛記於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