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82章 上市的問題(1/2)

作者:一碗豆花字數:5780更新時間:2023-10-01 05:10:54

    瓦倫丁好奇地問:“為什麽?”

    “從正策麵講,吸引外資被認為是振興經濟的捷徑,所以,外資即將享受‘超國民待遇’,各地對外資及合資企業都會推出了大力度的優惠政策。

    一個被普遍采用的稅收政策是‘三免兩減半’,也就是企業創辦的前三年,所得稅全免,後兩年則減半。

    而且,你會發現很多地方,減半政策是從企業開始獲利之年起才被執行。

    在所得稅征收比例上,合資企業的稅率是15――33%,而國內企業則被征收55%。

    這種稅收政策上的身份差異,會極大的刺激國際資本對華國市場的興趣,讓華國的繁榮速度超出你的預料。

    有一點你肯定是沒考慮,華夏和別的國家不同,從閉關鎖國走過來,這是一個完整的生態,抬高任何一個點,都會撬動整個生態的循環——你能理解我說什麽吧?”

    瓦倫丁不動聲色地道:“繼續,不夠。”

    “在改革理念上,外資更被看成是轉換企業機製的最佳動力。

    舉個例子,有一家著名印染廠,和香江一家公司合資,新公司裁掉了三分之二的員工,使用的還是原來60年代的日笨設備,行政管理人員從35人減少到3個人,香江方麵帶來了70%的外銷業務,工廠很快就扭虧為盈。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香江合資方給老工廠帶來的是:震蕩較小的裁員、新的管理方式的輸入,外銷渠道的開拓。很顯然,這是一個雙方都很滿意的結果。

    另一方麵,對私人企業的歧視,也增加了對外資的需求。

    現在的國有企業,都是在破產的邊緣上運營的,與此同時,私人企業盡管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卻仍然受到嚴重的信用約束,無法獲得金融上的扶持,被限製進入很多行業。

    沒有效率的國有資本,需要尋找到有效率的合作資本,它麵對的是兩大資本集團:一是跨國資本集團,一是民間資本集團。

    在這種抉擇中,跨國資本成為了被選中的對象。

    從1992年開始大量湧入的外資,與這種改革思路的確立是分不開的。

    曾經有一個民營企業家,通過關係與銀行領導見麵。這領導說:我們有政策,規定不能與私人企業家見麵。我們支行在1954年時給私人農戶借錢去買驢,他們沒有還錢。

    看看,這就是國民待遇。

    再看外資什麽待遇?

    各地為了吸引外資,紛紛建開發區,1991全國有開發區一百多個,到1992年末,已經有兩千多個,而今年就更加失控了。

    這些開發區為了吸引外資,製訂的優惠政策一個比一個‘火’,有的甚至到了‘舍血本’的地步。

    開發區的土地出讓絕大多數是采用協議出讓的方式進行的,所以到處充斥著灰色交易,每年土地黑市交易流失的國家收益,估計就有200億元之巨。

    這些外商以極其低廉的價格,一下子包攬上百畝或數百畝甚至幾平方公裏,然後再稍做平整,以幾倍的價格出售獲利。

    江南省一家開發區,出讓70年使用權的土地,轉讓價為每畝2000元,等於一年一平方米收0.04元。

    而中部的一些省份更是推出了豁免土地使用費的優惠政策。現在的外資到華國,無處不見房地產開發公司的招牌,無處不談土地買賣。

    到目前為止,全國開發區開工麵積307平方公裏,約占規劃總麵積的2%,也就是說,90%以上的耕地‘圈而未發’,全國因此減少耕地1000萬畝。

    是這些外資在禍害華國,你居然說他們都不賺錢?

    當然,這種亂象也會治理,但外資在這個國家,永遠都是賺錢的,這個沒必要阻止,市場經濟這一課,外資來上是最好的,我要上這一課,我就粉身碎骨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