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死得奇怪(2/3)

作者:君離殤字數:7668更新時間:2018-10-11 06:41:52

    福建沛縣廉村距離天寧市有500多公裏,一路上我都沒有開口說過一句話,閉著眼睛也讓自己處於防備狀態,稍微一個不對勁,我就會醒來。

    大概6個多小時過去,已經是第二天早上10點左右,簡單吃了一些麵包之後,候老三把車開到了超市門口,買了一大堆食物和水,還有幾個手電筒。雖說之前背包裏裝有礦燈,可那個玩意兒還是沒有電筒用起來舒服。

    離開超市,又開車朝著目的地行駛,雖說到了沛縣,但是卻並沒有到廉村,碾子溝,我也不知道這廉村,碾子溝到底在什麽地方,所以隻能閉目養神,順便觀察他們這幾個人的動靜。

    廉村位於福建寧德福安市溪潭鎮。廉村原名石磯津,是唐朝福建第一個進士薛令之的故鄉。?廉村被喻為開閩進士第一村,位於福安市溪潭鎮穆陽溪中遊西岸,舊名富溪津、石磯津,因薛令之是福建第一位進士(唐神龍二年、706年中進士),且為官清廉,被禦賜“廉村”、“廉水”、“廉嶺”之名。

    明清時期的廉村城牆、陳氏宗祠、陳氏支祠、後湖宮、媽祖廟、陳樹安宅、陳住鬆宅、“聰明泉”、薛令之故居、薛令之讀書處(靈穀草堂)、古碼頭等。傳統產業主要是田草織席等。

    溪潭廉村還有宋代城堡建築群、宋將陳最墓,賽岐蘇陽明將劉中藻墓,康厝東山雪洞(“劉子讀書處”)等等旅行景點。

    坐在車上,看著典雅整齊的古官道、巍然屹立的古城牆、苔跡斑駁的古道碑、氣派莊嚴的祠堂,廉村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透出一股幽然、靜肅之氣。這個遠近馳名進士名村雖然在閩東山水裏低調地隱藏著,但這裏的一景一物,卻無不映照出這個古老村莊久遠歲月裏積澱的輝煌。

    村內官道縱橫,以石條、石塊精心拚嵌成八卦、太極、麥穗等圖形的古官道,領你步入曾經的繁華之地。廉村原名石磯津,在福安市區西南15公裏處。先人薛令之勤奮攻讀,成為八閩第一位進士,並以其剛正不阿、清廉自好的品德受到唐肅宗嘉許,敕封他所在村為“廉村”.水為“廉水”,嶺為“廉嶺”。此後,廉村文化逐漸形成氛圍,在文化交流和村內詩書相承的家學淵源相互影響下,終成村內百年人才迭出的大觀。

    從宋大觀三年到寶佑元年約150年間,廉村連續出現17位進士,平均每十年就有一人進士及第,尤其陳雄一門五進士,父子兄弟俱登高第,其榮耀顯赫,流芳一時。遙想當年,鑼鼓喧鳴、冠蓋雲集,官道兩邊村民夾道歡迎衣錦還鄉的文官武將,場麵何等壯觀。

    遠去留下古民居、古祠堂、古屏風、古榕樹供後世景仰者憑吊。宗祠內高懸的匾額、維肖維妙的木屏風,還有堂前坐鎮的威嚴石獅,無一不訴說著家族曾經的顯赫。叩開昔日的高門府第,滿臉皺紋的老人家扶著紅漆剝落的木門,一個定格的畫麵道盡曆史的滄桑。

    這座在一門五進士故居遺址上重建的古民居,門樓上寫著“就日瞻雲”四個大字,也隻有這樣的宏偉大誌,才可能書寫這樣一段書香世家的傳奇。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村外,一條長約一千二百多米的古城牆環圍廉村,藤蔓相繞、苔跡縱橫、巍然屹立。百年來,它以這種頑固的姿態,在那些硝煙歲月,保衛了廉村的安寧平和,讓廉村的文化得以延承發揚。村外的古碼頭曾是溝通閩東北和浙南的水陸樞紐和物資集散地,繁華一時,然而這些如今隨著流水而消逝,隻留下5米多寬級級鋪排的鵝卵石石階,緩緩地伸入溪流,印證昔日“海舟魚貨並集,遠通建寧府諸縣,近通縣城及各村”的繁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