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重文輕武的存在,不同差別不同去(1/2)

作者:智者飛龍字數:4844更新時間:2020-01-13 00:46:58

    趙光義傳出聖旨也是因為王詵這個人是文臣,而楊業是武將,再者這個武將權利是在大宋一點也沒有,也並不是一點也沒有,而是大宋皇帝對於武將根本就不放心,自打宋朝建立以來,文臣就高過武將,而武將權利在大宋可以說受到了很大的限製或許也可以說是內部因素太多所造成。

    大宋為啥要重文輕武,究其根本也是因為一、原因:1,宋太祖感悟自唐末以來的戰亂原因是武人專權軍閥混戰,所以認定隻有偃武修文才是平靖之道是千秋萬世之道。

    2、宋太祖趙匡胤本是後周禁軍統帥,靠部下將領的擁護,發動陳橋驛兵變,奪得後周政權,建立宋。因其以武力奪位,再加上五代時期,武將奪權的情況特別多,故特別害怕部下掌握兵權的將領效法(還以“杯酒釋兵權”在曆史上留下了一筆),不信任武將,重文輕武,壓製武將,防止武將篡位。這樣雖然確保了王權的穩固,但也帶來了軍隊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麵,對抗擊遼,金等北方強敵產生了不良後果。

    二、宋朝“重文輕武”的利弊:

    利:限製了武人乃至整個官僚體係的權力,在軍事上分禁軍、廂軍強幹弱枝中央朝廷保持絕對的軍力優勢;設立樞密院、三衙,樞密院管軍籍、文書、名單,三衙管著軍隊的訓練統領,而調兵權在皇帝的兵符;地方官製上司法、行政、財政、軍事分開司法有推官判官提刑、行政有縣令知府、財政有三司,分權細致明確想造反忒難,腐敗程度淺。導致兩宋在內部上一直都很穩定。

    弊:官員太多、兵員太多(宋朝怕造反哪裏鬧災荒就招兵、不安定分子地痞流氓也一並招募為兵,青壯年、流氓都當了兵就造不了反了);分權太細做事效率就下去了;文人知兵導致一係列被人圍點打援還拚命幫人招呼援兵的、中了計謀大罵對手不道義的二逼將軍、也有仗沒打軍功頂天的往上報的將軍成為對外戰爭屢屢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宋朝文臣的權利也是高過武將,宋朝實行“崇文抑武”的國策

    崇文的原因在於北宋王朝剛剛建立,統治階級急需大量的人才鞏固統治,恢複和發展生產。抑武的原因在於避免北宋像五代一樣匆匆而亡,使國家能夠長久的延續下去。北宋建國初年,國家殘破,經濟凋敝,國家還處於分裂之中,尚未實現統一。出於加強鞏固新生政權的需要,急需大量的人才充實到各級統治係統中,而廣大的文人士大夫則成了最好的選擇,崇文由此催生。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到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王朝這短短五十餘年間,是國家分裂、藩鎮割據混戰的五代十國時期,黃河流域先後建立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而在南方和北方的山西地區同時還並存有十個地方政權。曆史上統稱為五代十國。到後周世宗柴榮即位之後,積極發展生產,增強國力,為日後統一全國做著積極的準備。而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開始統一全國已經是水到渠成,大勢所趨了。強盛的唐王朝滅亡於藩鎮割據,而五代十國則是唐末藩鎮割據的繼續和發展。為了改變唐末五代以來“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的局麵。宋太祖趙匡胤即位之後不久,即接受宰相趙普的建議,製定了“稍奪其權,製其錢穀,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的方針。從政治、經濟、軍事三個方麵加強中央集權,削弱武將的權力,從而確立起“崇文抑武”的國策。宋朝的文人為什麽比武將的地位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