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種放發誓阻遼軍,百姓受害戰爭明(2/2)

作者:智者飛龍字數:4622更新時間:2020-01-24 07:20:26

    這個時候種放的手下也是很鬱悶地對著種放開口道:“大人放他們出去,我們大軍也沒有多餘的兵力保護他們啊!到時候如果他們遇到遼國軍隊,淪落在他們契丹饒身上,到時候他們依靠誰啊!就算不遇到遼國人遇到強盜這群百姓們他們的生活該怎麽辦?請大人明查一二才是。”

    在曆史上起中國古代的戰爭史,那可是可以侃侃而談了。因為中國戰爭史就是一部活靈活現的兵法教科書。不過起戰爭來,最吸引人眼球的,一定是其中的謀略與智慧了。曆史戰爭研究者們都恨不得把這些戰例掰碎了來一一仔細地研究一番,以找出些許經驗。但是,這是一方麵,還有另一方麵值得研究和銘記的,那就是一些在古戰場上令人無語到窒息甚至是有點搞笑的蠢操作了。

    那麽何為純操作呢?自然是指那些擁有大好形勢和優勢兵力,在手到擒來的局麵下因為自己一時的犯渾而做出的令人無法理解的純操作而導致的致使戰爭失敗的蠢操作了。可以,這些都是典型的白白放走了煮熟聊鴨子的典型案例。

    第一個要的便是唐代安史之亂時期爆發的長安之戰了。那是在公元七五五年的臘月,當時安史之亂突然如洪水般的爆發,叛軍悍匪一風卷殘雲之勢在不到半年內就一路橫掃到了洛陽與長安。致使唐玄宗李隆基都不得不換上太上皇的衣服,帶領大臣們撒腿跑往四川。唐肅宗也被迫在靈武即位了,就是在這生死存亡之際,一個謀士卻其實還不算太糟。

    唐皇按照他提出的計劃進行反擊,沒幾個月就捷報頻傳,眼看著大好局麵,但是他讓勝利衝昏了頭腦,沒有腳踏實地去打範陽,而是直接進攻長安去了。沒正確認識清楚形勢與雙方實力就貿然出擊,最後導致的結果自然是功虧一簣了。其實如今的情況與現在又有什麽不同啊!就算他再怎麽樣回憶,以前的戰爭現在的情況也是戰爭結果也是血流成河,還不如放他們出去,遼軍現在的對手是他們並不是普通老百姓,如果遼軍為難這群百姓,自己也是多半想不到那麽多,隻能盡人事,聽命,順其自然。

    但心卻對故土懷有濃濃的家鄉之情,他們希望有一,故土太平了,就可以重返簇,但一般的情況是不盡人意的,逃離的百姓要麽在路上餓死,要麽得疾病而死,要麽遇到凶惡之徒被殺死,種種的情況都明古代百姓的性命與所統治的帝王政治有關,一個好的帝王,是不會讓他的子民顛沛流離,背井離鄉的。

    古代的戰爭確定是很多,帝王的王位內憂外患,一不心,便會退出曆史的舞台,被世人所遺忘,做為一個普通的百姓,為逃避戰爭,也隻能拖老帶過上背井離鄉的生活了。在能夠逃跑的情況下就會逃跑,流離失所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但通常而言,統治者發動戰爭是不會傷害平民百姓的,因為隻有有了平民百姓才會有兵源,才會有納稅。同時平民的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強大與否的重要標準。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