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帝都的重要選擇,耶律隆續的算計(2/2)

作者:智者飛龍字數:5750更新時間:2021-05-02 06:20:34

    都說北宋一朝是有相無將的一代,況且中原漢族本來不足以抵抗北方遊牧民族,再加上在兵不知將將不識兵的政策來雪上加霜,所以才走向了滅亡。其實,這種大而化之的結論忽略了一個戰略物資方麵的重要事實,即戰馬對戰局的重要性。

    其實北宋並非一開始就軟弱無力,宋真宗時代甚至達到了一個頂峰。那時北宋有一支4萬人的純騎兵部隊。在公元1001年以少勝多,至少能夠與20萬遼軍打成平手,殺死遼國鐵林軍主將鐵林相公,殺死15名遼將,斬首3萬遼軍。宋真宗還施展外交手段,和遼國和黨項分別簽訂了停戰的盟約,有時還會得到兩地少數的貿易馬匹。

    而1005年宋遼澶淵之盟以後,宋軍軍力開始下滑,到底是什麽原因呢?還是一個問題,戰馬!

    中原並不產上好的戰馬。遼國、黨項和西夏因為是宋朝的對手,常常對宋朝進行戰馬禁運。宋朝戰馬的主要進口渠道是吐蕃。而因為西北六穀吐蕃自身的原因,這個國家逐漸衰落,宋朝能進口的戰馬也大大減少了。宋朝的戰馬得來越發的艱難,政府養馬,成本太高;民間養馬,西南馬匹又許多不適合戰場。在宋神宗1075年的時候,北宋尚有10萬匹馬左右,而宋徽宗時,戰馬總計僅為1800匹,其中開封府、京西南路、京東東路等地竟無一匹,全國已經陷入了軍中無馬可用的危險境地。

    北宋曆代明君都沒有違背宋遼澶淵之盟,都明白對遼國開戰的危險,惟獨昏庸的宋徽宗不明白,結果先是打不過遼國。後又被金國騎兵像割麥子一樣把北宋步兵打的慘敗。

    麵對無馬可用的危機,宋徽宗避免滅亡的辦法,應該是極力幫助遼國抵禦金國,先穩住北方,集中全力幹掉被打癱了的西夏,獲得西夏的產馬地,保住戰馬的穩定來源。等到宋朝在西北逐漸發展出一支強大的騎兵之後,進可以奪取幽雲,退可以自保。然宋徽宗卻看不到這一點,覺得北方遼國和金國互相也在打,不如趁機挑起戰端。他怎麽不想想,此時不管遼金兩國誰勝利,宋朝都是必亡。因為宋朝平原無馬可用、無險可守,要是金國幹掉了遼國之後打宋朝,宋軍是抵擋不住的;反之要是遼國打敗了金國之後打宋朝,宋朝也還是抵擋不住。

    “宋遼澶淵之盟”並不是宋真宗對遼國的示弱,而是藉此獲得了和遼國的短暫和平,為以後的北宋曆代皇帝贏得了最後一次宋朝喘息和崛起的機會。可惜最後一次宋朝崛起的機會,宋徽宗卻沒有抓住,錯過了趁機滅亡西夏,獲得戰馬產地的好機會。中原漢族終於因為沒有戰馬走到了第一次亡國滅種的境地。在此之後又過了一段戰亂時代,成吉思汗在漢族的中原最終建立了屬於蒙古人的元朝。戰馬缺乏才讓他耶律隆續想到先圖長安洛陽進而吞並大宋黃河以北的土地,這也就是對於耶律隆續的天賜良機,此刻的他自己也是並不全是為了考慮進攻,而是在等一個時間差,時間一到才是他攻伐長安洛陽的時候,他想的是拿下長安洛陽,至於其他的事情可以說是以後再說,對於他來說,長安洛陽的情況早就打探清楚,兵馬都是被文臣給控製著,文臣書生氣過重,對付起來雖然不容易,但是要打敗也絕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現在最為重要還是怎麽攻伐,怎麽拿下長安洛陽,不過淵州自己會讓耶律休哥先留在這裏麵,至於其他的事情就隻有相機而動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