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493.藝人合約(2/4)

作者:老眼兒字數:9450更新時間:2019-11-01 22:52:39

    《雷雨》裏資本家的衝突放到帝王之家,還算衝突嗎?

    要知道,那可是少數人撐起整個國產電影院線的時代,本來話語電影在那個年代就生存艱難,結果這些大片兒,一個個隻知道堆砌金錢和華麗的畫麵,故事大而空,內容極其匱乏,隻要一大幫明星和資本來強行支撐,能有好下場才見鬼了。為此,陳凱子還得到了一個“先知”“預言帝”的美名。

    燒起錢來,簡直就像燒紙。

    當然也有一批風格獨特的小成本電影,比較突出的代表例如賈科長。

    從《小山回家》開始,他就連續獲獎,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釜山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心潮流獎、威尼斯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等拿到手軟。

    可問題是,賈科長關注底層的電影,底層觀眾買賬嗎?叫好不叫座有什麽用?彎彎電影是怎麽死的,這不是曆史的教訓嗎?

    在原本的那個時空,雖然第六代導演紛紛在電影節尋找出路,但同時為了迎合這些電影節的口味,普通觀眾就無法顧及。所以這些參展電影當時最大的弊端就是沒有市場,《三峽好人》的累計票房才1.3萬,幾乎可以歸置為零。

    寧皓也是從北京師範大學藝術係和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畢業的科班電影從業者,同樣是第六代導演。賈科長和陸傳其實可以算得上是寧皓的學習榜樣,看看寧皓早期的作品,《香火》和《綠草地》也是屬於小眾文藝電影,走的是電影節路線。

    但是忽然有一天,寧皓悟了。

    為什麽非要拍這些“零票房”的電影?

    沒有觀眾的電影還叫電影嗎?

    寧浩不想玩兒深沉了,他要拍一部“有趣兒”的電影!

    於是,《石頭》就這樣誕生了。

    拯救了當時的華語電影,打了無數人的臉,也驚爆了不知道多少人的眼球。

    而這部戲,也很是捧紅了一批人,主創團隊,幾乎一個個的都因為這部電影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寧皓本人就不說了,黃博,本來一個完全沒有名氣的演藝圈新人,就憑借這部電影獲得福布斯最具潛力名人獎,並在46屆金馬獎拿到最佳男演員大獎,未來已然成為華夏電影票房的擔當者。

    徐爭早先憑借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走紅,但是從《石頭》開始,徐爭開始脫離小熒幕,走上了電影大銀幕,並且成為“票房靈藥”,2012年因在《泰囧》電影拿起導板,迎來事業巔峰。

    郭淘雖然之前有電影作品《永失我愛》、《戀愛的犀牛》,但那個時候的郭淘隻能算是業內認可的潛力演員,從《瘋狂的石頭》開始,郭淘人氣飆紅,在未來還會成為真人秀大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