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550.維塔數碼和工業光魔(2/4)

作者:老眼兒字數:9030更新時間:2019-11-01 22:52:56

    與其說它開啟了特效電影時代,不如說“星戰”本身就是好萊塢電影特效變遷的曆史,當斯皮爾伯格決定開拍科幻巨製《世界大戰》後,他聯係的第一個人並不是湯姆·克魯斯,而是工業光魔的丹尼斯·穆倫。斯皮爾伯格想確認丹尼斯是否有空能和他一起完成《世界大戰》的特效工作。從《第三類接觸》開始,經過20年的合作,丹尼斯已經成為了斯皮爾伯格最信賴的特效製作師。

    電影界對視覺特效的高度重視,始於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戰》的成功。1976年,喬治·盧卡斯為拍攝第一部《星球大戰》,專門成立了自己的特效公司工業光魔。那個時候,好萊塢還沒有一家專門製作特效的公司,甚至大型製片公司裏也沒有獨立的特效部門--製片公司的老板們為了節約開支,早就取消了特效部門,也沒人專心研究特效。而如今在好萊塢,挑選一名合適的特效主管已經和挑選男主演一樣重要。

    統計影史上最賣座的20部影片,會發現他們不是視覺特效大片就是CG製作的動畫片。電影工業的格局已經因特效而徹底改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星戰”係列與光魔的發展,也是世界電影特效的發展。

    在工業光魔的特效之路上,不止有喬治·盧卡斯,還有盧卡斯的至交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乃至曾在盧卡斯影業實習過的邁克爾·貝等人。在《星球大戰之新的希望》和《星球大戰之帝國反擊戰》之後,工業光魔接連擔綱了斯皮爾伯格的《奪寶奇兵》和《E.T.外星人》兩部作品的特效,然後才投入《星球大戰之絕地歸來》的特效製作。

    但真正引領數字特效風潮的,是1993年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在這部電影中,工業光魔第一次利用數字技術製作了完整的充滿細節的生物——恐龍。《侏羅紀公園》對數字技術的運用達到了空前的程度。也正是這部電影,讓盧卡斯意識到,拍攝《星球大戰》前傳的時機已經成熟,1999至2005年,《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相繼問世,利用全新數字技術的前傳顯然在特效上要遠遠好於80年代的星戰三部曲。

    時至今日,工業光魔已經是好萊塢,乃至全球最大的特效公司,盧卡斯靠著不停拍攝《星球大戰》以及給其他電影做特效,把工業光魔操持的還不錯的樣子,起碼維持生計不難,也能賺到一些錢,算是除了背靠大樹的索尼特效團隊以外,目前過的最好的特效公司了。事實上,工業光魔要說起來,也算是背靠大樹呢,畢竟盧卡斯本身還有一個盧卡斯影業在,雖然這個公司在整個好萊塢來講隻能算是二流小公司,但這僅僅是指公司規模而言,要說公司的名氣,盧卡斯影業也算是小有名氣了。起碼前有星球大戰,後有工業光魔,雖然想要繼續做大千難萬難,但小日子過的還算舒坦,也不用怎麽看別人的眼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