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726.大數據和雲(2/4)

作者:老眼兒字數:9896更新時間:2019-11-01 22:53:54

    中午的時候,周方遠的電話響了起來。

    他接通電話。、

    “老板,數據中心弄好了。”

    裏麵傳來一個男人的聲音。

    “這麽快?”

    周方遠有些驚訝。

    “還好吧,隻要有錢都不是問題……老板你什麽時候有時間過來看看?”

    電話裏的男人充滿了期待的問道。

    “嗯,就最近吧……”

    周方遠自己都不太確定自己什麽時候有時間,不過最近的話,應該有時間去看看的。

    掛了電話以後,兩條玉臂纏了過來。

    “數據中心是什麽意思?”

    楊明玨好奇的問道。

    “就是數據中心啊,我已經讓幾天總部成立了數據中心,以後所有分公司下屬所有產品的所有使用數據,都會集中起來。”

    “那……有用嗎?”

    楊明玨不太明白。

    她雖然聰明,但她的聰明,還沒有達到可以看到未來的程度,更何況,互聯網是她不擅長的領域,她看不到這其中的價值也是理所當然的。

    周方遠笑著摸了摸她的麵頰。

    “當然有用了。”

    當然有用了。

    數據中心的成立,就意味著大數據項目的上馬。

    大數據,指無法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給出的定義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麵大大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範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於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而言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麽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於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從技術上看,大數據與雲計算的關係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麵一樣密不可分。大數據必然無法用單台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采用分布式架構。它的特色在於對海量數據進行分布式數據挖掘。但它必須依托雲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數據庫和雲存儲、虛擬化技術。

    雲計算這個概念首次在2006年8月的搜索引擎會議上提出,成為了互聯網的第三次革命。追溯本源的話,它的產生和發展與之前所提及的並行計算、分布式計算等計算機技術密切相關,都促進者雲計算的成長。但追溯雲計算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ChristopherStrachey發表了一篇有關於虛擬化的論文,因為正式提出虛擬化。虛擬化則是今天雲計算基礎架構的核心,是雲計算發展的基礎。而後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逐漸孕育了雲計算的萌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