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736.一分為二吧(2/4)

作者:老眼兒字數:9618更新時間:2019-11-01 22:54:01

    雲經曆緩緩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然後,雙方有一次吵了起來。

    周方遠則是沉默,其實關於這個問題,他也是思考了很久的,說真的,雙方說的都有道理,而且他更加支持老肖。不過老雲說的倒也沒錯,遠方農業繼續發展,但總有一天會陷入到一個瓶頸期,進入瓶頸期後怎麽繼續更進一步呢?隻有糧食。

    隻不過糧食這東西太重要了,關乎國家安全問題,如果可以的話,周方遠是真的不願意涉足其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生產的內外部環境不斷變化,糧食生產的結構特征不斷演替。

    糧食供給關係由改革開放初期的“總量短缺,供給不足”到當前的“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矛盾突出”。

    糧食生產組織模式則由人民公社製的集體經營轉變為小農戶自主經營為特征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糧食生產的機械化程度、耕地有效灌溉比率、化肥和農藥的投入強度均有顯著的提高,糧食生產的集約化程度不斷提升。同時,糧食生產資本投入的報酬遞增效應不斷衰退,糧食生產的勞動生產率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提升空間仍較大。

    我國糧食生產的人均耕作麵積低於主要發展中國家,小農農業生產特征尚未發生根本性改變。在城鎮化進程中,以農業勞動力城鄉遷移為特征的大規模人口流動成為我國鄉村轉型的重要特征,也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發展的人口紅利基礎。與農業勞動力密切相關的鄉村人地關係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農業勞動力占鄉村從業人員的比例由1978年的70.5%下降到2016年的27.7%,糧食作物播種麵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麵積的比例由80.36%下降到67.82%,推動了我國糧食生產的階段性轉型。

    1978年以來,我國糧食產量整體上已由長期供給不足到豐年有餘,糧食生產能力不斷提升,糧食的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均得到提升。

    2015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為6.21億t,進口糧食1.2億t,糧食自給率為83.92%。人均穀物占有量由1980年的326kg增長到2014年的443kg。人均穀物占有量在1978年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到2014年已經高於世界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