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817.三爺(2/4)

作者:老眼兒字數:9492更新時間:2019-11-01 22:54:33

    就像原時空的寧皓能有後來的成功,為何那麽的感謝華仔?除了因為華仔發起的“亞洲新星導計劃”,資助、發掘了他以外,更重要的是華仔憑借自己的名氣,向大陸知名的製片人引薦了寧皓。華仔倒不是不願意幫忙,但他畢竟是香江人,雖然名氣大,但在內地的根子實在不深,所以他選擇將寧皓介紹給其他人。而內地一些優質的製片人,如果能為一位新人導演保駕護航,那自然對於該導演的發展是如虎添翼。

    那麽話題轉回來,三爺在國內影視領域的地位有多重要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簡單介紹以下三個人,好方便回答問題。美國電影協會前會長——傑克·瓦倫提;環球影業前掌門人——盧·沃瑟恩;美國知名導演、編劇、製片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論三爺的重要性,相當於上述三位的總和。

    而且三爺擔任製片人的話,一個最大最大的優點,那就是不會仗著自己的權利去影響電影的走向。因為對於導演來說,最頭痛的就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拍攝,而要受製片人的影響,被迫去改動作品,導致最終影響口碑。三爺卻恰恰相反,他一直秉持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就像08年《赤壁》這部作品,原始預算為6000萬美元,這在當年國內,算是天文數字了!

    可是當《赤壁》開拍後,投資一度追加到7500萬美元。三爺不僅果斷同意,而且依然放手讓導演去拍,自己仍不幹涉。結果首映後,果然票房很快便突破3億,有著不錯的預期。雖說口碑層次不齊,網上罵聲也是沒斷過,但那是導演的事情,作為製片人,三爺本身沒有插手電影的拍攝,這就是最大的尊重了。

    除此以外,三爺還為不少電影擔任過製片人,同樣信任導演,絕不幹涉其拍攝方向,這些都讓他在影視圈內獲得了極佳的口碑。

    三爺也是老電影人了,從1977年進入峨嵋電影廠,三爺就沒離開過這個行業,當時他還是個照明工。幾年後,他決定去電影學院進修。1989年,還在電影學院讀書的三爺,突然被提拔為峨眉電影製片廠的副廠長。1994年三爺被調去京城電影製片廠當副廠長。

    北影廠時期的三爺要勉力支撐企業生存,生存的同時還要拍電影。彼時國內的電影業風雨飄搖:電視普及、網絡技術剛剛展開,米國大片瘋長,觀眾不看國產電影,隻看進口電影。國內電影人不被理解甚至唾棄,拍10部可能七八部都賠錢。日後,三爺一直貫穿始終的兩個情懷——國企情懷和中國電影情懷,恐怕就與當時的艱難境況有關。

    困境能毀滅人,也能磨礪人。咬牙堅持的三爺,在北影廠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一個小高峰。1996年,北影廠出品的《孔繁森》以3600萬元的票房數字高踞國產片票房冠軍,並在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上屢獲表彰。時隔多年,三爺仍然對當時的輝煌記憶猶新:“好多人說韓董事長現在最輝煌,我說不對,我最輝煌是在1997年,10個政府獎我們拿了4個,最佳編劇、最佳導演全是我們的,那時候得獎的有《孔繁森》、《贏家》、《紅西服》、《開心哆來咪》。那一年我告訴你我輝煌到什麽程度,我坐了個吉普車去,後來裝了十幾個獎杯回來,一大堆。這就是苦難的輝煌。1997年那一年,你查一下資料,全國多少部,也就是不到一百部電影吧,但是北影廠拍了25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