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840.釣魚不容易(2/3)

作者:老眼兒字數:8964更新時間:2019-11-07 21:58:58

    釣點的選擇可“因地製宜”,略同於上述的沿岸岩崖,礁堡磯釣,隻是島、礁磯釣的站位多為礁叢嵯峨,相對範圍較窄,故要盡量選擇那些突兀海中,水麵下似懸崖般的臨海溝汊和大個暗礁的夾縫處為釣點。特別是對於選擇輕磯釣的釣友來講,要注重選擇在突兀礁石海域周邊處,並在邊緣有泡沫狀或浪花湧動處的半徑兩米以外且略顯“平靜”的水域內,當是最佳浮遊磯釣釣點,如果島、礁附近有大片沙灘,所站釣位又呈倒馬蹄掌形內灣的釣位,那則是名貴鯛類魚種的活動區域,切記不可錯過。

    船釣釣位的選擇

    周方遠他們今天當然不是在島礁上釣魚了,他們是坐船的,在船上釣魚。

    船釣因其愜意、刺激和施釣範圍廣,近些年來十分盛行。船釣的釣具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異,北方沿海多采用船竿或傳統的“手提線”。其釣位的選擇因其施釣範圍大,定位難,且身處海洋洋流的幹擾,對船釣的釣位及釣點選擇應做以下考慮。

    由於船釣時釣船受海流及風向影響,常難以穩定某一方位,時常在找準“魚道”時,即被海流及風力拖離原點,故常采用拋錨泊定的辦法,以免發生“跑位”。

    這種船釣的釣位應選擇在海麵下有大的岩礁、海溝處,若知所處海麵下是否是礁石區,以所執釣組的鉛墜探測是一種方法,但需要一段時間的海釣實踐經驗積累。另一種方法是,根據海中的島嶼走向及地貌形態來確定。如島嶼呈東西走向,島西為懸崖,自西向東延伸入海,即可確定島嶼的南北夾角基本上為溝塹、暗礁群區,以此邊緣地域為釣點拋錨定位,下鉤處當必有所獲。

    還有一種類型是漂流船釣,即不拋錨泊定而隨海流漂浮釣。這種釣法的釣位大都選擇在陸地與海中島嶼相鄰的海域進行。因此處多是海流的頻聚流動的必經之地,水下也多為海溝及礁區,海魚便於避開湍急的海流藏身於此覓食。釣船隨流漂動施釣,釣點選擇不受定位限製,如釣點恰好選擇在海流邊緣及海溝之中,此處多為大魚藏身處,常有意外的驚喜與收獲。

    海外還有筏區船釣的,海產品養殖筏區大多離岸500-2000米以上,筏區內的懸浮的玻璃或塑料製浮球及海麵下的定位木樁,定位“沙袋”和筏纜長年經曆風吹浪打海水侵蝕,形成沉筏,無形中造就成“人工礁區”,這些都給海魚提供了棲身的場所。同時,隨著附於筏架而活的海生物的繁衍,加之海底雜物的堆積,必使海魚聚集於此遊弋、覓食,下鉤必有所獲。另外,筏區內的“筏頭”、“筏根”處等海底障礙物同樣也有海魚吞鉤。特別是秋季的黑鮶、星鰻、蝦虎魚等,這種釣點絕不要輕易“放過”。

    除上述釣點外,船釣的釣點如能找到“沉船”,則會使人大過“釣癮”。

    那些年代久遠的沉船如海底一座“城堡”,為大量的海魚提供了棲身覓食的“根據地”,以前因缺乏先進的手段,沉船這樣的釣點很難以發現。如今GPS定位係統及探魚器先進設備陸續裝備到咱釣魚人的身上,沉船釣點已不再似從前那樣神秘。筆者的摯好釣友劉君,就曾憑借先進的探測儀,在大連南部的七海裏處,發現一沉船釣點,第二天便相邀中釣協領導李萬祿、台灣釣魚聯盟的陳平南先生等在內的一行6人前往施釣,其海魚的個體之大及海魚的密度之高實為近年來罕見。

    選好位置後,釣魚的方法也有說法。

    按照方式的不同,海釣可分為海洋底釣、海洋浮釣和海洋戲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