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875.運通&黑卡(2/4)

作者:老眼兒字數:9864更新時間:2019-12-25 23:30:17

    1950年,在運通步入100年之際,大萊俱樂部,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Diners  Club成立了。以開始,大萊俱樂部引入了以餐館客戶為目標對象的大萊付賬卡。付賬卡不提供循環信貸,持卡人必須每月償還全額欠款,而且沒有預先設定的固定的信貸限額。

    即便如此,很快大萊俱樂部就把它的付賬卡生意擴大到其它旅遊娛樂方麵,如旅店、餐館和鮮花業。1960年前後,大萊卡持卡人數已達125萬人。運通曾有幾次考慮收購大萊卡,都由於種種原因而放棄。運通也考慮過從頭建立自己的卡,但因擔心當時的主要收入來源——旅行支票受影響而猶豫了好幾年。等到了1958年10月,運通聽說大萊正在醞釀發展旅行支票,這才終於坐不住了,決定自己進入付賬卡行業。

    運通為它的付賬卡設計出具有特征色調的形象。由於運通具有旅行支票業務的商家網絡與客戶群基礎,運通卡剛開始運行,就有了17500個商家和25萬持卡人,這是運通卡最初的由來。運通卡的市場目標是收入較高的階層,特別是經常旅行的商務人員或其他人。但運通的商家折扣收費略低於大萊卡。為了與大萊卡區分,顯示運通卡是更“時髦和高級的”卡,運通有意從開始就為運通卡定下了瞄準高端客戶的基調——其年費為6美元,比大萊卡的5美元高20%。

    運通卡一開始也是用硬紙卡片製作。第二年,運通推出第一張塑料製作的卡。塑料卡上的卡號、持卡人姓名等主要信息,都製成凸紋,可以在刷卡機上把這些信息通過複印紙印到收卡單上。這一創新,不僅明顯降低了偽冒風險,而且收款員也不必再用手抄寫信用卡信息,大大簡化了刷卡程序。

    最初,由於沒有發卡和運作經驗,一些客戶到期不付款,運通沒有盈利。到1961年,運通幾乎想將運通卡生意賣給大萊俱樂部,或與其合並,但考慮可能通不過司法部的檢驗而停了下來。就在這關鍵的時刻,運通雇到了後來被稱為“付款卡之父”的喬治·瓦特來管理運通卡的運作。瓦特將年費增加到10美元,並對不按期付款的客戶施加壓力,嚴格管理。局勢很快向好的方向發展。

    1962年底,接收運通卡的商家增加到82000個,持卡人也翻了近4倍,達到90萬人。運通的付賬卡首次盈利。到1969年,運通卡持卡人發展到300萬,近70億美元的交易量使運通的付賬卡業務獲利5000萬美元。運通卡在這一年采用新設計,把卡的主調變成美元一樣的綠色,從此,也被稱為綠卡。

    綠卡的業務算是運通最奪目的單一產品。

    到了1977年,運通已具有一定規模——在米國有了630萬的持卡人,200億美元的交易量。綠卡的持卡人為大萊卡的5倍以上,並多為經濟方麵的精英。近50%的年收入在55000美元以上的美國家庭,都持有運通的綠卡。綠卡廣泛地被與旅遊業有關的商家接收,如高檔餐館和高級商店,綠卡成為在旅遊娛樂消費方麵占統治地位的優越的付賬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